不到两年,霍霍亲眼见证楼上的闪电仓老板换了三个。
这家闪电仓位于上海嘉定江桥一个批发市场的三楼,这已经是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因为外卖骑手们并不愿意去地形复杂的地下室拿货。
700平米的闪电仓,6000个SKU,在行业内,这样的面积和商品数量已经接近头部。门店于去年10月开业,当时闪电仓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多。前几个月生意不错,迅速冲到了一万单以上,雇了六七个员工,大约半年以后单量开始下降,年中的时候就结束营业了,没能熬过第一年。
之后,这家门店换成了世纪华联,坚持不下去,又换成了尼得超市,然后三个月就结束了。
“闪电仓的生命周期,比你想象的还短一些”,见证上述门店变换的霍霍称。
这样的故事几乎发生在全国的各个城市。在山西,一个闪电仓9月份刚刚开始营业,投入80万,现在正在以50万的价格转手。生命周期仅仅2个月。
在山东一位去年接手闪电仓的老板,刚刚以3.5折的价格转让了自己的店铺。但这已经算是比较高的价格,很多都是1.5折,货架免费给。即便是1.5折,能够顺利把店铺转让已经很不容易。这样的价格,基本相当于卖掉仓内剩余的商品,而其他投入血本无归。
一位在两年前入局的安徽闪电仓老板向Tech星球介绍,自己做的是大仓,3个员工已经是最低配置,但是根本不赚钱。最困难的时候,平台结完款,就马上要把钱取出来去进货。即便单量不少,但算下来赚得钱不够人工。最终,她决定关闭门店。
更早之前,曾经被列为美团十大闪电仓品牌,在全国有500家门店的吉慕超市创始人失联了。交了数十万元加盟费的老板们无处哭诉。
令人唏嘘的是,闪电仓的数量正在飞速增长。美团在二季度财报中明确,其闪购业务已联合多方合作伙伴,在全国建成超过5万家闪电仓。而去年10月这个数字还是3万家。这意味着,在短短 8 个月内,美团以每月近 2500 家的速度新增 2 万家闪电仓。
几乎同一时间,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 CEO 蒋凡在财报电话会中透露,淘宝闪购的闪电仓规模 “已超过5万家”。但这并不意味着闪电仓已经10万家,因为闪电仓门店倾向于多平台开店。比如,在淘宝、京东、美团上,都可以看到头部闪电仓品牌熊本便利店一样。
“到处都是闪电仓”,一位从业者发出感慨。闪电仓并没有区域保护协议,这是其规模迅速壮大的原因之一。一位2018年就入局的人介绍说,自己所在的城市在2021年只有5个闪电仓店铺,但是现在已经有3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