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昔日永昼的赌场沉入暗面,英皇也不得不翻开一张新的内部牌局。

2006年开业那天,英皇宫殿几乎集齐了香港娱乐圈的半壁江山。
成龙、张学友并肩而立,为这座新兴赌场剪彩道贺;旗下艺人倾巢而出,登台献艺。

图源:网络
酒店大堂内,78块足一公斤的黄金铺就而成的大道在镁光灯下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图源:Instagram
星光、金辉、流量与话题——英皇宫殿从诞生之初,就注定不是澳门众多赌场中的普通一员,而是那一代卫星赌场局里的绝对主角。
谁曾想,十九年之后,这家曾经星味最浓的赌场,却赫然出现在澳门博彩监察协调局公布的“卫星娱乐场关停名单”里。

图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
富丽堂皇的英皇宫殿并非独自退场,它的命运早已被编织进澳门博彩业结构变迁的更大叙事中。
外表看是黄金赌场的落幕,真正走到尽头的,是支撑它存在近二十年的借牌运作盈利模型。
英皇宫殿的关停,不过是这场集体谢幕中熄灭的其中一盏灯。
在市场重整与产业重塑的双重冲击之下,一代卫星娱乐场正集体走向历史的终点。
市场洗牌
从英皇看一代卫星场的老去与消亡
这套依托“借牌经营”的模式之所以能在过去立得住脚,得益于澳门博彩业高速扩张的时代机遇。
澳门的赌牌资源可谓极其稀缺,截至今日,仅有6家博企真正取得为期十年的经营牌照,外部资本几乎都是苦无门路。

图源:澳门政府官网
正因为牌照难觅,大批想入局博彩业的投资方只能借用承批公司的牌照开场子,“卫星场”模式便是在这样的制度夹缝中快速生长起来。
根据英皇娱乐酒店2025财年报告,其博彩收入中,大众赌桌贡献约4.86亿港元,占总博彩收入的九成以上;而角子机收入仅约1980万港元,占比不足4%。

图源:英皇娱乐酒店2024/2025财年的官方年报公告
换言之,英皇宫殿的核心盈利始终依赖于赌桌业务。
这种业务结构在当年极具优势:
无需经历繁琐的审批流程,也不必承担巨大的前期投入,只需挂靠持牌公司的赌牌,即可依据协议参与赌桌收入分成。
收益高、回笼还快——这也正是卫星场模式最典型的套利结构。
然而,结构性的红利终有期限,任何依赖制度优势的商业模式,都难以穿越周期的考验。
市场的判决,远比政策的公文来得更早、也更无情。
这第一刀,便是贵宾厅体系的崩塌,它直接抽走了卫星场的利润“主心骨”。
近年来,澳门博彩业的贵宾厅业务遭遇了断崖式下滑。
根据澳门博彩监察协调局2016–2021年毛收入数据,贵宾百家樂(即贵宾厅)收入从2018年的约1660亿澳门元,跌至2021年的约284亿澳门元,三年间跌幅超过80%。

图源:澳门博彩监察协调局
其在行业总收入中的占比,也从高峰时的近六成大幅萎缩。同时,与之配套的博彩中介数量从几百家急剧收缩至几十家。

图源:澳门博彩监察协调局
要知道,卫星场近一半的利润来源于中介引荐的大额玩家及其高额下注。随着“大客业务”体系在短短几年内几近瓦解,卫星场最具含金量的利润来源也随之蒸发。
紧随其后的第二刀,是赌桌资源的持续撤离,这也一举切断了卫星场的营收“命脉”。
这一点在英皇宫殿的营收表现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根据其2024财年报告,集团虽录得约6283万港元的综合收益,但主营的博彩与酒店业务利润结构已显疲态;
经营利润仅约3540万港元,在博彩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已逼近盈亏平衡线。

图源:英皇娱乐酒店2024/2025财年的官方年报公告
到了2025财年,结构性压力全面爆发——集团净亏损高达2.48亿港元,由盈转亏,亏损规模较上年扩大逾3亿港元。
据多家媒体报道,停业前夕,英皇宫殿的赌桌已被承批公司陆续撤走,博彩区主要靠少量角子机维持运营。

图源:YouTube
尽管澳门整体的角子机业务恢复速度明显快于赌桌,但对英皇这类“九成收入靠赌桌,角子机仅能捞点边角油水”的旧区卫星场而言,无论是客单价还是周转率,都不足以弥补赌桌流失所带来的收入断层。
运营收益迅速下滑,最终体现为财报中的巨额亏损。
当赖以生存的根基逐渐动摇,卫星场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普通游客的“中场业务”以寻求生机。
可“第三刀”却如拦路虎般横亘在前——那便是中场业务在虹吸效应下的突围困境。
路氹城的综合度假服务宛如一张张庞大的生态巨网,在金光大道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狭小街区里,密集布局了十余个具备国际水准的旅游度假区。

图源:维基百科
它们依托酒店、演艺、零售与会展等全链路生态,构筑起强大的客流引力场,将源源不断的增量游客尽数吸纳。

图源:澳门新八景
反观位于澳门半岛旧区的英皇宫殿,体量有限、场景吸引力不足,在这场回暖客流的争夺战中优势欠缺,难以从中分得一杯羹。
对于高度依赖赌桌分成的卫星场而言,商业模型本身失去支撑点,火源便随之熄灭;加之客流枯竭,更是让本就贫瘠的寒冬雪上加霜。
事实上,早在《博彩法》修订之前,这套模式就已被市场的连续冲击逐步蚕食;等到监管真正落下时,它早已千疮百孔,名存实亡。
这条穷途末路,最终由制度补上了最后一锤。
根据法律,新一期牌照周期内,卫星场必须在2025年12月31日前转为承批公司自营,不得再以分成方式继续经营。

图源:澳門特別行政區第7/2022 號法律
监管部门的公开信息也显示,包括英皇宫殿在内的十一间卫星娱乐场,都将在过渡期内陆续结束博彩运营。

图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
并非政策单方面扼杀了卫星场,而是这个旧模式先被市场的三重浪潮冲垮了堤坝,而政策的到来,只是为它合上了最后一寸棺盖。
享尽时代红利的卫星场,也至此走向集体落幕。
行业“灰犀牛”汹汹来袭
永昼之地的新流向正在重写
模式走到尽头之后,行业并不会原地停摆,资本的迁徙速度,往往比制度的变革更快。
在新规的明确与决绝之下,卫星场既无法申请牌照,也无法维持独立经营。
“必须转为承批公司自营”的硬性要求,意味着赌牌不再允许外借,这直接切断了卫星场继续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基础。在任何一个理性的估值模型中,这类资产的价值都已趋近于零。
在这一点上,监管的深层意图与资本的市场逻辑不谋而合:
提高行业透明度、压缩灰色空间、让博彩资源重新回流至持牌主体,构建更规范、更可控的行业新秩序。
在此基础上,资本也通过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迅速奔向新的主战场。
由赌王何鸿燊创立,曾一手垄断澳门博彩业的澳博控股,近年来也持续加强对“葡京系”资产与资源的整合。
包括将凯旋门卫星场转为自营;

图源:澳门博彩控股有限公司官网
以及将赌桌重新分配回主场馆;收购葡京酒店博彩区并入葡京娱乐场,通过整合集群打造更大的综合娱乐度假体。

图源:澳门博彩控股有限公司官网
这也说明,卫星场的关闭对澳门博彩业的影响有限,因为行业最关键的资源——赌桌与运营能力,已持续回流至持牌博企。
与此同时,非博彩收入已然入局新赌局,成为新一轮考核中的硬性指标。
近年来,多家博企的零售、餐饮、演艺和会展收入都显现出不俗的增长势头。

图源:金沙中国2024年度报告
2023 年,全澳门会展活动突破1100场,带动非博彩收入约62亿澳元。

图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
澳门政府提出的“1+4”产业结构,也把未来主力方向写得很清楚——文旅、演艺、展览、零售等与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相关的板块,正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图源:央视网
卫星场既已失去赌桌资源的支撑,又无法参与非博彩扩张,自然被挤出主航道。
英皇宫殿的退场,并不是一座赌场的孤例,而是这座城市从“牌照套利”迈向“综合文旅”的转折点。
资本永远选择未来。
澳门的新一页已经翻开,从依赖牌照红利的灰色捷径,走向以综合体验与文旅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竞争。
“明星赌场”光环消退后
英皇的黄昏与自救
面对模式终局与资本迁移,英皇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提前开始重组自己的业务版图。
在澳娱正式通知终止博彩区服务协议之前,英皇娱乐酒店自2022年至2025年间已多次发布公告,持续披露委托经营协议的进展与到期安排。
这意味着它的退出并非被动等待宣判,而是提前部署后的逐步收尾。

图源:英皇娱乐酒店有限公司官网
从经营主体本身来看,截至2025年3月31日,英皇娱乐酒店账上持有约5.729亿港元现金及短期、质押存款,净负债接近于零,短期内具备一定缓冲能力。

图源:英皇娱乐酒店有限公司2024/2025 年度报告
但这层缓冲并不能改变一个更深层的现实——英皇宫殿这类旧区博彩物业,已难以与澳门博彩业新一轮的竞争方式对齐。
英皇宫殿的关停并不等于“英皇被禁赌”,理论上,英皇仍有两条继续涉足博彩的路径,只是现实条件都极为有限。
其一,英皇娱乐酒店自身并不拥有赌牌,过去十九年一直是挂靠澳博牌照运作。
新法制下若要继续经营博彩,只能将物业出售或交由承批公司接手,由对方以自营场的方式继续经营。
然而,从行业态势看,澳博虽在澳门半岛收购葡京酒店区域,但核心是“整合原有场地”;金沙、银河等巨头更是将投资重点押注路氹的商务旅游等非博彩业态,旧区卫星场并不在主流博企的扩张版图内。

图源:金沙中国官网
英皇宫殿所在的旧区物业楼龄高、体量有限、翻修成本也不低,并不符合承批公司扩张的优先方向,“被接手”的概率微乎其微。

图源:网络
其二,若坚持亲自经营,只能在下一轮赌牌竞投中重新申请。
但澳门的赌牌向来数量稳定,十年一个周期,目前六张牌照已全部重新竞投完毕。
下一次竞投要等到2032年之后,且是否增发、是否允许新玩家入局,都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图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以英皇娱乐酒店目前的整体财务压力来看,独自重新投入一场高成本、高竞争的赌牌竞投,现实可行性极低。
更麻烦的是,整个英皇体系的资金状况本身就不宽裕。
多家媒体报道,英皇国际集团的银行借贷已出现逾期或触及部分贷款条款,审计方就其持续经营能力提出警示。

图源:网络
今年公布的财报更是直接写明,约166亿港元银行借贷被整体重分类为短期负债。拆分结构可见,这些借贷主要以香港与澳门物业作抵押,短期压力显著。

图源:英皇国际集团有限公司2024/2025 年度报告
换言之,即便英皇娱乐酒店本身并无沉重债务包袱,集团层面的现金环境也明显紧绷。
在多个业务平台共存、资产抵押交叉较多的情况下,任何一块的流动性紧张都会反向拉高整体的现金压力。
从集团大局出发,英皇娱乐酒店需要优先盘活确定性更高、回款更稳定的业务。而其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也更清晰呈现出“去博彩化”倾向。
一方面,是在酒店体系中不断加入新的休闲与文化体验内容。
2024年暑期,英皇娱乐酒店推出文创市集等轻娱乐活动,将手作市集、文化创意与酒店场景结合,延长旅客停留时间,同时贴合澳门“多元旅游”政策。

图源:澳门日报
另一方面,内地文娱布局明显提速,演唱会、艺人活动与影视合作密集落地,英皇重新回到最熟悉的文娱基本盘。
核心艺人容祖儿近两年在多地巡回演唱,票房表现稳健;
因《十二道锋味》拿下明星大厨称号的谢霆锋,在今年也回归歌手身份,并与英皇娱乐酒店进行联合宣发,带动演唱会与酒店配套收入回暖。

图源:Instagram
不少网友也打趣称,“全靠英皇血亏才能看见这位远古战神”。

图源:小红书
类似调侃在社交平台上并不少见,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英皇近年来频密文娱活动的一种解读——在博彩业务承压后,文娱板块正成为更现实、也更具确定性的增长来源。
与此同时,在香港,英皇集团旗下多项地产资产亦进入重建或活化阶段。
例如位于半山核心地段的项目“The MVP”已于今年9月推出示范单位并开放预约, 体现集团通过加快项目周转来释放沉淀资本、改善现金流的意图。

图源:英皇集团官网
整体来看,在集团整体战略的引导下,英皇正将资源从高波动、已出清的博彩业务,转向文娱与地产等现金流更稳定、回报更可预期的板块,以此重塑其增长路径。
写在最后
澳门博彩业的版图上,从来不缺传奇的开局,也不缺突然的落幕。
有人凭一张牌翻身成富商巨贾,亦有人在赌桌前倾尽家财,这座城市的光亮与阴影,往往只是同一张牌的正反两面。
英皇宫殿的关闭落在这条时间线上,并不突兀,它更像是澳门产业结构变化下的一枚注脚。
卫星场陆续退场,并不意味着博彩业走下坡路;相反,在监管重塑之后,澳门正迈入一个更集中、更规范、也更依赖综合体验的新阶段。
对英皇来说,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失去一家赌场,而在于如何在旧模式退场后,为自己找到新的立足方式。
行业已经翻篇,牌照红利的时代也已写上句号。
英皇站在这一页的边缘,能不能写下新的内容,不再取决于牌照、明星或黄金,而取决于它是否有能力打出下一张可持续的好牌。
来源:品牌观察官、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