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香港“城乡结合部”,明日科创良田,香港北部都会区年赚2500亿港元的核心引擎正式启动。
香港特区政府11月20日公布《新田科技城创科产业发展规划概念纲要》,这份备受瞩目的纲要为占地210公顷的新田科技城绘就了清晰发展蓝图。
根据顾问估算,新田科技城在完全运作后,预计每年为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带来超过2500亿港元的贡献,并提供超过30万个相关全职工作岗位。
这一数字约相当于香港目前GDP的近7%,比许多内地地级市的全年GDP还要高。这座未来的科创之城,正成为香港“南金融、北创科”新战略布局的关键起点。
2500亿的分量
2500亿港元(约合2300亿元人民币)的年GDP贡献,这个数字背后代表着怎样的经济价值?
若按2024年香港3.8万亿港元的GDP总量计算,这一数值将占比达6.6%。放到内地比较,其体量同样亮眼。
对比2024年内地城市GDP数据,2300亿元人民币大致相当于陕西省延安的GDP,更是海南省三亚市全年GDP的2倍多。
新田科技城在北部都会区中与深圳隔河相望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增长并非依赖传统产业,而是来自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微电子等高端创科领域,代表着香港未来的经济新质生产力。
而其所带来的30万个岗位则超过目前香港金融服务业提供的岗位数;后者一直是香港最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占2023年本地生产总值(GDP)24.9%,提供约269100份职位(相当于总就业人数的7.3%)。
这意味着,新田科技城不仅能吸纳全球高端创科人才,还能为香港本地提供大量技术型、服务型就业机会,缓解青年就业压力。按照规划,科技城还将配套5万多个住宅单位,形成“工作+生活”的完整生态圈,让创科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大湾区心脏地带
放眼望去,如今的新田科技城地区是大片的村屋与空地,可谓是标准的香港“城乡结合部”。

但这一区域可不容小觑——作为香港北部都会去的核心地带,它占据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位置,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指出,新田科技城具有三大独特优势:区位优势、规模优势和宜居优势。
科技城坐落于北部都会区心脏地带,与深圳福田、皇岗的科创园区紧密接壤,堪称深港创科合作的“无缝接口”。作为河套香港园区的天然延伸,它与河套共同构成300公顷的超大创科用地集群,承接深圳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实现“香港研发+深圳制造+全球市场”的高效协同。
在这里,三条铁路线(落马洲支线、北环线主线及支线)贯穿其中,四条主干道连接新界与市区,经新深路可直达皇岗口岸,30分钟内畅达深圳核心区,1小时覆盖大湾区主要城市。
“三纽三带”协同发展
根据规划,新田科技城的空间规划采用“三纽、三带”的科学布局,精心安排产业空间。
从北至南,三个枢纽分别是河套枢纽、洲头枢纽和麒麟枢纽,形成区域发展的核心节点。连接这些枢纽的是三条产业带:生命健康科技发展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带,以及微电子与先进产业发展带。
除产业用地外,规划建设商业综合体、人才公寓、生态公园,实现“以产优城、以城引人、以人筑产”的良性循环。
孙东指出,规划将分为5个发展阶段,其中首4个阶段大概需要8年的时间,希望在未来10年时间完成全部的土地释放,并初步完成科技城产业发展大概的发展布局。
2500亿目标如何实现?
按照规划,新田科技城主要聚焦三大发展定位,以解决香港创科“有研发、缺转化”的痛点。
首要定位是提供原型研发、中试和小规模量产空间,填补香港创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其次,这里将重点发展本地优质创科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最后,新田科技城旨在汇聚全球创科资源和人才,打造国际化的创科生态圈。
为实现目标,科技城推出“有为政府+高效市场”的开发模式——
企业赋能:成立政府全资平台公司联动市场力量开发,提供土地优先供应、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吸引龙头企业设立区域总部与研发中心;与河套园区形成协同,共享科研设施与跨境资源。
人才虹吸:优化创科人才签证政策,提供人才公寓、子女教育、医疗配套等福利,降低全球高端人才落户门槛。
资源联动:借助香港“超级联系人”优势,对接全球资本与市场,同时联动大湾区产业链,实现“香港研发+湾区制造+全球销售”的协同效应。
新田科技城作为北部都会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对香港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作为北部都会区的“创科心脏”,科技城与河套园区共同构成“北都的中环”,带动北部都会区成为香港经济新增长引擎。北部都会区面积与未来人口约占香港三分之一,承载着香港实现“南金融+北创科”新产业布局的重任,是优化香港经济地理空间的关键。
香港开埠180多年来,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港岛北岸和九龙南面的维港两岸狭长区域,大量新界居民每天需“钟摆式移动”前往市区工。新田科技城作为北部都会区核心,将打造香港第二个都市中心,有助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
同时,新田科技城邻近深圳及大湾区城市群,将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载体。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香港,正在通过科技创新引导,摆脱传统金融地产模式,为未来二十年发展铺就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