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添衣、喝热奶茶的时候,圈妹在街头看到另一幕——
那些睡在长椅下、桥洞边的露宿者们,才真正开始进入“难熬模式”。
对他们来说,冬天不是“几度的体感差别”,而是——
今晚有没有热水、有没有被子、有没有活下去的勇气。
而就在这样一个冰冷的季节里,有一个名字悄悄被很多街坊记住了:
深水埗的“关师傅”。
6年来,每逢星期五晚上,他都会准时出现。
每个星期五晚上,在深水埗通州街公园,你总能看到这样一幕:
一辆简陋却实用的小推车,装着锅、炉、汤底、贡丸、餐肉、鸡蛋、咖啡......
没有赞助,没有团队,全靠关师傅一个人。
六年下来,他送出超过5000碗面。
风雨无阻,下雨天照常出摊,寒潮来了也照常营业。有人说他傻,也有人说他“行善积福”。
但对关师傅来说,这些都不是原因。
因为,他自己也跌过进同样的黑暗里。
关师傅的故事,说出来真的会让人鼻酸。
他不是从小就善良到发光的人,他只是一个从“谷底爬上来”的普通香港人。
他出生于贫困家庭,中学时为了挣几十块补习费,偷偷兼职。
喜欢手球,却为了存钱买球衣省吃俭用。
为了照顾患癌的父亲错过训练,被老师误解、被同学嘲笑。
更惨的是,他曾被欺凌到怀疑人生。
书包里被塞鸡骨、垃圾,被打、被孤立——日日如此。
长大后,他凭毅力在市场销售行业闯出成绩。
以为终于可以过好日子,结果命运又补了他一刀:
6年前,他先是陷入口罩骗案,被人骗走几十万;
再遇到供应商断货,前后损失接近百万;
朋友逐个疏远,他形容自己:“人生第二次被边缘化。”
所以当他在深水埗看到那些露宿者,他没有“同情”,但有“共鸣”。
最开始,他只是拿点水果,和街友聊天。
直到某一天,一个露宿者随口说:
“成日吃冷饭菜汁,如果有碗餐蛋面就好了。”
一句简单的愿望,将关师傅“推”进了新的旅程。
从那天开始,他拖着推车、带着炉具、扛着电池,在街角开始“即时煮面”行动。
餐肉蛋面、贡丸面、鱼丸汤面……
那股热气,在冷风中升起来的时候,他看到了这些露宿者眼底久违的光。
但做善事从来不是“大家都感恩你”的一件易事。
因为部分露宿者有吸毒背景,一开始有人质疑他是惩教署卧底;
也有人冲他大吼,说他“来骗钱的”。
可是信任,就是一点一点建立的......
曾有一名露宿者伤口突然爆裂,血流不止,旁边的人吓到不敢靠近。
只有关师傅冲上前,徒手按住伤口。
另一只手打电话叫救护车,一边不断和他说话,让他不要惊慌。
就是从那一刻开始,露宿者们知道:这个男人不是来“做样子”的。
真正的信任,是这样换回来的。
关师傅还说过一句让人心碎的话:
“有一段时间因为太忙,两三个月没有来。结果有个熟悉的街友在这段时间走了。我没能煮最后一碗面给他。那一刻我脑海一片空白。”
那次之后,他更加坚定:“我要延续他们的价值。”
其实关师傅不是唯一一个。
在香港,有很多人用自己的方式,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温暖。
比如“北河同行”的陈灼明团队,多年坚持给基层与露宿者派饭、送衣物,还会在节日派麦当劳餐券。
还有很多志愿组织会送睡袋、派糖水、探访街友、聊天陪伴……
寒流来袭时,港府也会开放“避寒中心”,提供临时住所与基本支援。
在这座城市,有人在霓虹灯下赚钱,有人在大楼里追梦想;
也有人在不起眼的角落里,默默撑起另一群人的明天。
圈妹真的觉得:
香港最珍贵的,从来不是高楼、繁华或者效率,而是——
在再冷的夜里,总有人为别人点火。
冬天来了,但因为这些人,香港永远不会太冷。
来源:港漂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