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港星北上再就业”早已不是新鲜事。
前有罗家英、李国麟、黎耀祥、温兆伦在内地景区重新“上岗”:
后有“石榴姐”苑琼丹在佛山直播带货,状态好得让人惊讶:
通仔看着都感慨:时代真的变了......
众星北上“再就业”的原因其实很现实——香港影视行业正经历寒冬,片量减少、预算紧缩,许多演员不是没工开,就是开工不足。
演艺梦想还在,但生活压力更现实,于是大家便开始寻找出路......
就在最近,又有一位港星因为北上摆摊而爆红,不仅用双手打拼出了新的天地,还意外收获了重返片场的契机。
“没戏拍嘛,总要干活。不想放弃演员身份,就得先养活自己。”
这是46岁的TVB演员姚亦澧在长沙月湖公园东门的移动咖啡车前,对记者说出的心声。
比起一线大咖的高知名度,姚亦澧的名字可能略显陌生,但作为TVB的“黄金绿叶”,他摸爬滚打20多年,塑造的众多小角色早已让观众眼熟不已。
比如《爱·回家之开心速递》里的“细陈”:
然而,做配角演员的生活并不风光。
工作不稳定、收入忽高忽低,为了维持生计,他在演艺之外还尝试过很多职业:2019年与朋友合伙开餐厅,不幸亏本收场;2022年辗转马来西亚、日本做房地产,最终因与自身职业追求不符而辞职回港......
拥有英国诺桑比亚大学和香港大学双学士学位的姚亦澧,本可轻松找到一份体面的稳定工作,但这也意味着要彻底放弃坚守多年的演员身份,他迟迟做不下决定。
就在他陷入两难之际,一家湖南的新媒体公司向他抛来橄榄枝,邀请他到长沙做直播。
“50岁前再拼一次”,带着这样的决心,46岁的他果断收拾行李,北上长沙,从零开始(当时是2024年6月)。
刚到长沙那几个月,他面临的第一关,是普通话。
因为普通话不流利,他几乎不与现实中的人交流,每天就是对着手机开直播、拍视频。
讲英语、讲生活、讲段子……像对空气自言自语,一场播下来也没有多少观众。
直到某天,他在直播间用英语教网友简单会话,流量突然多了起来。
虽然没有马上迎来稳定的收入,但让他看到一点希望。
而卖咖啡的创业灵感,则源于长沙的炎热气候与火辣吃食。
为调节口味,姚亦澧常光顾当地咖啡店,与多位店主成为好友,慢慢地,他萌生了“我是不是也能开咖啡店”的想法。
但开店太贵,他最后决定开辆移动咖啡车。
设备、咖啡豆、牛奶、杯子……所有东西他都自己选。
没有技术,他就在出租屋里“闭关修炼”,把出租屋当实验室。
终于,在今年6月,一辆明黄色的越野车停在月湖公园门口,“TVB演员再就业咖啡”的灯牌格外亮眼。
姚亦澧的“重启人生”,正式开场。
创业的苦,比演戏的苦更实在。
长沙的夏天动辄40度,为了赶上早高峰人流,他每天凌晨五点起床备料,衣服从湿到干、再湿再干是常态。手法不熟练,被顾客催促,他也坚持微笑解释。
白天摆摊卖咖啡、每天完成三场直播,他的睡眠常常只有四五个小时。
凭借不懈努力,姚亦澧的咖啡技艺日渐纯熟,生意也步入正轨——最高纪录两三小时卖出80杯,半小时能稳定出品12至13杯。
他还结合自身“打工人”心态,设计了“搬砖拿铁”“加薪美式”等趣味产品,并发起“打工人故事换半价”活动,一个月内就收集到200多个奋斗故事。
因为坚持,他的人气越来越高。
不少内地媒体报道后,他的直播间、评论区全是鼓励,甚至有粉丝特意从外地赶来打卡。
这些关注,也给他带来意外惊喜——他又回去拍戏了。
前阵子,他刚回港拍完TVB新剧《玫瑰战争》,结束后马上飞回长沙继续摆摊。
在《新闻女王2》里,他也有跟佘诗曼飙戏的镜头。
他说:“绿叶也有光合作用的权利,只要肯开枝,就能再开花。”
卖一杯咖啡,就是赚一笔梦想的片酬。
咖啡与拍戏两条线并行,让他的人生再次燃起来。
摆摊久了,他也认识了周围不少创业者。
大家都不容易,于是他便发起了一项联合摆摊计划,召集周边的摊主们一起到月湖公园外集体摆摊。
本以为没几个人响应,结果竟然来了三十多个摊主。
鸡蛋仔、柠檬茶、饰品……摆在月湖公园门口,第一次联合摆摊就人山人海。
姚亦澧说:“不只是赚钱,更是想打造一个互助生态。”
他的转型故事也引发了香港演艺界的共鸣,TVB的同事们纷纷在社交平台为他打气。
与此同时,香港娱乐圈这几年,也有越来越多演员北上寻找机会:
跟他同届的香港先生选手陈俊安转型健身教练并参演内地剧集:
蔡淇俊转行卖鸡爪,“过气艺人再就业”成了口碑品牌:
姚亦澧甚至想成立一个“TVB演员再就业联盟”,让大家能互相帮衬、共享信息。
在香港,不管你是天王还是天后,离开灯光后,大家其实都是普通人。
姚亦澧从“绿叶演员”、“咖啡车老板”,到创业社群组织者,他用一条充满汗水的路告诉我们:努力生活的人,终会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
来源:维港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