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证还能领红包?”近日在浙江宁波登记结婚的新婚夫妇,收到了政府发放的1000元结婚消费券。 从浙江的结婚消费券,到山西的现金红包,再到广州村集体开出的“20万元婚育大礼包”,2025年初以来,地方正试图将生育支持政策的发力点,前移至婚姻缔结阶段。 结婚有奖!多地向新婚夫妇 发放消费券或现金奖励 在浙江,鼓励结婚的政策已形成“全省联动”。宁波市自10月28日起,为新登记结婚的新人发放1000元消费券,可用于婚宴、摄影、旅游等消费。杭州市的同类政策覆盖整个下半年。绍兴市柯桥区、金华市浦江县也相继推出800至1000元不等的“结婚有礼”消费券。 11月6日,宁波市鄞州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介绍,当地的结婚消费券政策持续到年底,近期结婚登记人数很多,需要提前两天预约,当日已预约满。该政策持续到今年底,明年是否继续视情况而定。 新人走过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长廊。 顾彬斌摄(新华社) 除了发放结婚消费券外,一些地方还有结婚奖金。在山西省吕梁市,自2025年1月1日起,在吕梁市结婚登记(双方均为初次登记)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给予1500元的奖励。 吕梁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婚姻登记工作负责人吴倩颖介绍,新政实施后结婚登记人数显著增长。今年1月至10月吕梁市结婚登记达22194对,同比增长33%,其中符合奖励条件的有16456对,累计发放资金2493.73万元。 奖励力度更强的,是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南岭村。该村2025年初宣布,对初婚的本村户籍青年,最高奖励8万元,生育最高奖励12万元,累计可达20万元。这一数额创下目前公开报道中地方婚育奖励的最高纪录。
发钱鼓励结婚效果如何? 专家解读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姜全保认为,结婚奖励进一步释放了鼓励适龄婚育的积极信号,也是降低结婚、生育、养育、教育等婚育成本的体现。 “虽然是否婚育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但总体上太多的不婚不育还是会对人口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发钱奖励结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婚成本,现金奖励、消费券等直接补贴和部分减轻婚礼婚房的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减轻婚姻压力。”姜全保说。
一对新人领取结婚证后拍照留念。杭兴微摄(新华社) 人口学界认为,目前中国仍是一个“普婚普育”的社会,绝大多数生育行为发生在婚内,因而鼓励结婚对于应对结婚人数下降,提升生育率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学者们也提醒,从长远看,育龄妇女的减少,是结婚率下降的重要原因,生育支持措施必须系统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鼓励年轻人适龄婚育 还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借鉴? 鼓励年轻人适龄婚育,还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借鉴?姜全保表示,“经济减负+服务保障+文化引导”多管齐下,保证“婚育一体化”支持,结婚、生育、养育、教育政策相衔接,形成可持续支持体系。
在吕梁,结婚红包之外,还有生育一孩2000元、二孩5000元、三孩8000元的叠加补贴。国家层面,2025年起,育儿补贴全面推开,每个孩子每年可领取3600元,直至3周岁。多地还延长婚假至18天、25天甚至30天。 一对新人领取结婚证后拍照留念。肖本祥摄(新华社) 与此同时,婚姻登记也更加便利。自2025年5月10日新《婚姻登记条例》施行后,全国通办成为现实,无需再为户口本奔跑。 姜全保认为,下一步应该通过免税、提供住房贷款等扶持政策,免除新婚夫妻的后顾之忧。当前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当多政策,延长带薪产假、陪产假、推广弹性工作制,允许父母灵活分配育儿假。我国现在建立了很多普惠托育机构,提供托育补贴,尽量保证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在同一个学校入学等,形成可持续性支持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