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十七 Pro Max 深度体验一个月,痛点扎心,优点同样突出智能手机市场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苹果这款 “超大杯” 旗舰一登场就赚足了关注,经过一个月深度使用,它的优缺点都暴露得很明显,体验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

重量与便携性是最大槽点,单手操作简直是噩梦,六点九英寸的大屏幕搭配二百三十一克的机身,单手握持时拇指根本够不到屏幕顶部,解锁打字都得频繁调整手势,在地铁里或者走路时单手用,特别容易滑落,贴膜戴壳后重量快到二百五十克,长时间用下来手腕酸痛得厉害。

长焦镜头实用性也让人打问号,虽然升级到了四千八百万像素潜望式长焦,支持八倍无损变焦,但实际用的时候,五倍以上变焦画面锐化算法就太用力了,建筑边缘会出现锯齿,夜景模式的炫光控制甚至不如上一代,对普通用户来说,八倍变焦的使用场景少得可怜,更多时候只是个技术展示。

系统生态创新没跟上,iOS 二十六的空间计算功能就是半成品,AR 导航识别错误率高,眼动追踪延迟还严重,应用商店里只有十七款应用适配这个功能,开发者都在观望,另外 Siri 离线响应速度比云端版本慢两倍多,和发布会承诺的端侧 AI 革命完全对不上。

续航表现彻底颠覆认知,四千八百二十三毫安时电池加上 AI 功耗管理,实测五 G 网络下连续视频播放能到二十八小时,比前代多了六小时,重度使用一天下来电量还能剩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终于不用天天带充电宝了,六十瓦快充三十分钟能充入百分之八十,虽然比不上安卓的百瓦级快充,但平衡了充电效率和电池寿命,用着更放心。

影像系统专业级进化很到位,主摄用了索尼 IMX 九百零三传感器,支持 f / 一点四到 f / 四点零的可变光圈,低光环境下噪点控制比前代提升了百分之三十五,实拍的时候,ISO 六千四百高感光度下的画面纯净度,已经接近专业微单了,视频录制支持 ProRes RAW 格式和 ACES 编码,再加上棚级四麦克风阵列,完全能满足 Vlog 创作者的多机位需求。 性能与散热双重突破,A 十九 Pro 芯片用了第二代三纳米制程,CPU 性能提升百分之二十五,GPU 提升百分之三十,实测《原神》须弥城场景满画质六十帧运行一小时,机身温度才四十二摄氏度,真空腔均热板的散热面积扩大了百分之四十,再配合石墨烯导热层,彻底解决了前代机型过热降频的问题。

摄影爱好者与内容创作者来说,这款手机的影像系统和专业功能堪称生产力工具,但得接受它的重量和价格,普通用户如果追求性价比,iPhone 十七标准版或者前代 Pro 机型可能更合适,安卓阵营在快充、长焦微距这些领域已经有了差异化优势,选择的时候可以多考虑自己的生态偏好。 iPhone 十七 Pro Max 是一台为极致体验而生的机型,痛点和优点同样鲜明,在技术迭代放缓的今天,它更适合那些愿意为专业功能支付溢价,且对便携性不敏感的硬核用户,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等待明年的屏下 Face ID 技术成熟,或者选择更轻量的机型,可能是更理性的选择。 来源:科技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