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湾区资讯 查看内容

人才来港更方便!这些人“毋须申请工作签证”

2025-11-1 11:34|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自11月1日起,香港特区政府扩展“为来港参与指定界别短期活动的访客提供入境便利计划”(短期访客计划),让更多非本地人才以访客身份来港参与指定短期活动而毋须申请工作签证/进入许可。经检视后,在现行12个指定 ...


自11月1日起,香港特区政府扩展“为来港参与指定界别短期活动的访客提供入境便利计划”(短期访客计划),让更多非本地人才以访客身份来港参与指定短期活动而毋须申请工作签证/进入许可。经检视后,在现行12个指定界别外,短期访客计划将增设5个新界别,并新增更多认可机构及指定短期活动。



计划已惠及逾38000名非本地人才


为方便营商和促进相关界别发展,并提升香港国际形象,政府于2022年6月推出“为来港参与指定界别短期活动的访客提供入境便利先导计划”,并于2024年6月恒常化为短期访客计划。


政府昨日(10月31日)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相关计划已惠及超过38000名非本地人才,便利他们来港参与各项短期活动,包括新春国际汇演之夜、亚洲金融论坛、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香港演艺博览等盛事。计划亦促进更多人才访港交流,助力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积极发挥“超级联系人”的角色。


中通社图片


新增“环境”“智库”等5界别


政府又指,经检视后决定进一步扩大计划以涵盖“环境”“职业安全与健康”“海事”“智库”及“其他”5个新界别,以及在7个原有界别增加认可机构及指定短期活动。当局将增设“其他”界别,让相关决策局/部门在有需要时,可透过计划邀请非本地人才来港参加其举办、合办及/或支持的活动,为短期访客计划注入更大灵活性,有助便利更多非本地人才来港交流。计划扩展后,将涵盖17个界别共约490个认可机构,而其他安排不变。


政府表示,在短期访客计划下,获相关决策局/部门认可的机构可向界别内相关的非本地人才发出邀请信,获邀人士可以访客身份来港参与指定短期活动,而毋须向入境处申请工作签证/进入许可。这些非本地人才来港参与指定活动须有助经济发展或达相关政策目标,而且不能取代本地劳动力。他们每次来港可在不超过连续14个历日期间参与指定短期活动,并可就该指定活动收取报酬。计划下设有机制,各参与的决策局/部门均会协助把关,确保计划的执行持续符合政策目标,以及不会取代本地劳动力或构成滥用风险,包括非法就业。


【港商时评】

扩展短期访客计划

便利营商聚才


“为来港参与指定界别短期活动的访客提供入境便利计划”(短期访客计划)今起进一步扩展,政府昨宣布新增五个界别和涵盖更多认可机构及指定短期活动,方便更多获邀非本地人才毋须申请工作签证就可来港。计划不单有助营商,促进相关界别发展,还可提升香港国际形象,推动人才高地建设。海纳百川,唯才是用,当局“抢人才”不拘一格,再次体现了拆墙松绑与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方针。


吸引人才长期在港发展固然重要,方便人才以短期访客形式来港参加会议、论坛、演讲、培训、表演等等,亦为人才政策不可忽视的一环,借此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更上层楼。事实上,香港一直对海内外人才来港铺出红地毯,由作为盛事台上到台下的嘉宾,许多活动均见全球具影响力的人物来港参与;新计划旨在进一步打开方便之门,在指定界别和指定活动内的受邀请合资格访客,毋须再经过传统的工作签证申请程序,便可简单来港参与相关指定短期活动,每次期限为不超过连续14天。先导计划自2022年中展开,到去年中恒常化实施,已惠及逾3.8万名非本地人才,参与包括新春汇演、金融论坛、七人榄球赛、演艺博览等盛事,成效有目共睹。


香港中环闹市人来人往。(中通社)


经检视后当局昨宣布扩展计划,意味方便之门愈开愈大,也令更多人才及行业得益。指定界别一方面由12个增至17个,反映计划所涵盖的界别更多元化,不仅涉及金融、创科、贸易、文艺等“八大中心”领域,还包括医疗、教育及环境、职安以至智库等等,更多不同范畴的国际人才来港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必有助于香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包括本地人才的培育亦然;另一方面,部分原有界别亦增加了认可机构及指定短期活动,从原来以政府及公营机构或法定机构等为主,新增了更多其他机构包括研究所、试验所以至演艺团体,且增加了指定活动如美酒佳肴巡礼、全球人才高峰会等,也反映计划较前更具灵活弹性。对于大门继续有序打开,各界肯定乐见其成。


计划在逗留条件里规限不得接受有薪或无薪的雇佣工作,当局昨并强调指相关人才不能取代本地劳动力,显示这不虞衍生“黑工”问题,其中14天逗留上限亦不构成滥用风险,这跟输入劳工政策是两码子事。当然,在便利更多人才短期来港的同时,若有人才希望长期在港发展,香港当应欢迎之至,不应关上大门;的确,短期访客计划与各项人才计划,绝对可以相辅相成。过去便不乏国际级人才来港之后,发现香港之好而经高才通移居香港,甚而发挥磁石效应吸引其他同界别人才前来,亦有发现香港营商环境理想,因而在港开拓业务、设立总部/分部,以至举办盛事或长期展览等,相关例子不胜枚举。人才高地正可形成良性循环,愈多人才来港,必然伴随愈多人才留港,继而吸引更多人才前来……这对推动经济和创造就业,肯定带来正面效益。


毫无疑问,香港的国际高端人才聚集高地条件愈来愈好,这既有赖于世界一流的软硬件基建,日益完善的“抢人才”政策也是不可或缺。香港的内联外通优势,不限于产业层面,还在于人才交往。继续全面强化人才政策,在海内外人才的集聚助力之下,海纳百川、唯才是用的香港必有更高质量的发展。

来源:香港商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