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间,万科(000002.SZ;02202.HK)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经营状况仍深度承压。
据财报数据,今年第三季度,万科实现营业收入560.65亿元,同比下降27.30%;归母净利润-160.69亿元,同比下降98.61%;扣非归母净利润-148.95亿元,同比下降117.30%。这也是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公司连续第八个季度录得亏损。
连续亏损,毛利率下滑
万科将第三季度净亏损160.69亿元归结于开发业务规模下滑,毛利率仍处低位,新增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以及部分资产交易和股权处置的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等。
其中拖累因素较大的是计提减值。三季度,万科计提各类减值准备合计94.01亿元,直接导致归母净利润减少约83.09亿元。截至9月底,公司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合计539.15亿元,较上半年增加了76.60亿元。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万科过往在三季度做资产减值准备的动作幅度一直相对较小,而此举表明,公司面临的资产贬值压力或比之前财报显示的更为严重。
但若换个角度来看,万科何尝不是“壮士断腕”,用一次剧烈的“财务手术”切割掉沉重包袱,而这也是其走向困境反转过程中关键且必要的一步。
受三季度业绩拖累,今年1-9月,万科累计实现营业收入为1613.9亿元,同比下降26.61%;归母净利润为-280.16亿元,同比下降56.1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64.86亿元,同比下降83.07%,亏损幅度持续扩大。
除表内主业承压外,期内公司投资收益亦亏损29.62亿元,其中对联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由上年同期亏损2.09亿元扩大至31.08亿元,表明其表外项目亏损同样严重,风险进一步显现。
同时,毛利率方面也出现疲软。公司整体税前毛利率为9.6%,扣除税金及附加后的毛利率为5.3%。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税前毛利率为7.8%,税后毛利率为2.0%,较上半年继续走低,盈利空间持续收窄。
现金流紧张,存巨额短债缺口
除业绩下滑外,万科的现金流状况更日趋紧张。截至9月底,其货币资金余额约为656.77亿元,较年初大幅减少224.86亿元,仅第三季度,公司便减少了83.25亿元,财务安全垫明显变薄。
现金流量表也清晰反映了万科的处境: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89亿元,主要还是由于去库存困难导致回款受阻,期内其合同销售金额同比下降44.6%至1004.6亿元。同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1.04%至27.57亿元,主要是处置投资收到的现金也出现缩减。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3.21亿元,第三季度由于偿还债务增加,导致净流出近60亿元。
但债务到期的压力依旧未见减小。截至9月底,万科的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1513.83亿元,尽管到期债务总量较上半年有所压降,由于货币资金降幅更大,现金短债比反倒由上半年的0.48倍降至0.43倍。若剔除银行存款受限资金等流动性较差的资金部分,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将被进一步削弱。
深铁持续输血与市场信心不足
从三季报看,在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万科化债的资金来源依旧是外部输血,尤其是大股东深铁集团以国企信用筹集的借款。
具体而言,前三季度公司合并报表内新增融资和再融资(不含股东借款)265亿元,而第三季度仅新增16亿元;深铁已累计提供291.3亿元股东借款,较8月底披露中报时增加了逾51亿元。
深铁最新的一次,也是年内第11次输血发生于10月29日,其向万科提供不超过22亿元借款,用于偿还后者在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本息,借款利率继续维持在2.34%。获得借款后,10月30日,万科宣布对“22万科07”公司债进行赎回并付息,债券余额为25亿元,票面利率3.35%。
通过借新还旧,万科虽然又一次化解了债务风险,并实现债务结构优化,但此举也消耗了公司本就紧张的自由现金流。为兑付“22万科07”,公司需自行支付3亿元本金差额及利息,令现金流加剧承压。
对万科来说,深铁继续提供股东借款,或许也在消除外界顾虑。10月13日,深铁董事长辛杰辞任万科非执董、董事长,市场曾担心这一意外变动会影响深铁对万科的救助力度。如今,深铁用行动做出了回应。
需要说明的是,在万科发布三季报后的次日,10月31日早盘,万科A股价一度跌至6.2元/股,为近52周新低,截至中午收盘,报于6.28元/股,涨幅0.16%。万科港股亦继续下跌。

即便有深铁持续信用背书,万科困境反转仍难预见,市场只能用脚投票。
来源:星岛记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