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湾区资讯 查看内容

香港本地惊现首宗基孔肯雅热!8000户居民陷入高风险!

2025-10-27 14:13|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香港本地确诊首宗基孔肯雅热,一只蚊子,直接把8000户居民拖下水。地点在钻石山凤德邨,主角是一位82岁的婆婆。平时日子过得很接地气:在屋苑里接送孙子、晨运、买菜,几乎没离开过社区。来源:星岛头条到了10月中, ...


香港本地确诊首宗基孔肯雅热,一只蚊子,直接把8000户居民拖下水。


地点在钻石山凤德邨,主角是一位82岁的婆婆

平时日子过得很接地气:在屋苑里接送孙子、晨运、买菜,几乎没离开过社区。

来源:星岛头条


到了10月中,她开始脚跟痛、关节肿,几天后情况恶化,最后确诊感染了我们一直以为只在热带国家才会出现的病毒——基孔肯雅热。

更令人震惊的是,婆婆在发病前的潜伏期(10月6日至16日)并未离港,对上一次外游是8月底,距离发病已有一个半月。

来源:TVB 


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从外地带回来的病毒,而是在她日常生活的社区里、被本地蚊子叮咬感染的。


这一下,

整个屋苑都炸锅了。


以婆婆住的楼为中心,画一个半径200米的圆,涵盖20幢大厦、8000户居民,统统列入高风险名单。根据专家分析,这一带不仅有居民楼,还有商场、街市、学校、地盘,属于人口密集、蚊子容易繁殖的环境。


衞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在记者会上说得很清楚:“目前不能说区内已形成传播链,但同时也不能排除有隐性个案存在。”


来源:HK01


因为病毒通过蚊子传播,不靠人传人,如果社区中有一个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被蚊叮了,再咬别人,就可以完成病毒传播。每一个未被发现的患者,都是一条“隐形链条”。


而根据蚊子的活动习性,这种传播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跳跃。尤其白纹伊蚊活动距离不远,约200米,但对一个屋邨来说,200米已经够覆盖整片生活圈了。


来源:点新闻


不过话说,

香港以前也有不少基孔肯雅热案例。


2025年到现在已经有46宗确诊个案,但全部是输入的。是这次,第一次被确认在香港本地传播,病毒真的“落地”了。


那基孔肯雅热到底是什么?很多人听名字都觉得像“登革热的亲戚”,确实,它们都是经伊蚊传播的病毒性疾病。


最典型的症状除了发烧,就是那种让你怀疑人生的关节痛。据卫生署资料,患者的手腕、脚踝、脚掌等小关节最容易中招,有人痛到连刷牙、穿衣服都变成挑战。


来源:HK01


更棘手的是,这种痛不是三五天的事。根据医学研究,大约30%至50%的患者康复后会长期有后遗症,尤其是慢性关节炎,动不动就痛,一痛可以拖几个月甚至一年。


而且,这种病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你中招了,就是靠止痛药、退烧药、喝水、休息,自己撑过去。


严重一点的,还可能出现肝炎、心肌炎、脑膜炎、腎炎、結膜炎等并发症,虽然整体死亡率很低(全球约千分之一),但对于老人、孕妇、婴幼儿、慢性病患者,病情发展可能非常凶险


香港今年早前就曾有一宗死亡个案,是一位77岁的老伯,因病情转差,最终併发多器官衰竭死亡。


来源:文汇网


你以为这只是香港的问题?

并不是。


截至2025年9月底,全球已有44.5万宗基孔肯雅热个案,死亡155宗,分布在亚洲、美洲、非洲甚至欧洲。这场“蚊战”,其实是全球同步在打。


而我们香港这边,触发这一切的,是我们最熟悉的敌人:白纹伊蚊。


来源:HK01


这种蚊子白天出动,早上和黄昏是高峰期,不飞远,却很凶。


只要你家阳台有积水,它就能来产卵;只要你皮肤外露,它就能来“尝一口”。所以患者附近那20幢楼,才会被列入“病毒可能区”。


那蚊子多吗?其实凤德邨的蚊患指数并不高。食环署表示,今年9月、10月该区的诱蚊器指数都低于10%,属于“偏低水平”。


来源:星岛头条


但问题是,病毒传播不靠“多”,一只带毒蚊,就足以引发一次社区传播。


因此,现在比起“有没有下一个确诊”,更重要的问题是:


我们有没有准备好?


卫生署已火速启动行动:多部门联合进驻凤德邨派发宣传单、健康问卷,设医护站、健康讲座,连地盘、街市都派员清理喷雾灭蚊,整个区域进入“高戒备状态”。


来源:星岛头条


但这场仗,不是政府单方面能打赢的。


说到底,防蚊真的没你想得复杂,关键是两个字:主动。


以下是实打实能立刻做的防蚊对策,建议收藏:


清除积水

每星期换花瓶水

不用花盆底碟

冷气盘要干净干爽

所有容器都要盖好

用完的罐子、瓶子,扔进有盖垃圾桶

出门穿浅色长袖衣裤,尤其黄昏、清晨

使用含 DEET 驱蚊剂(浓度10%-30%,儿童/孕妇需按年龄选)

避免使用香水、带香味护肤品,

户外活动结束要补喷防蚊液



这些听起来琐碎,但真的就是病毒传播能不能被拦住的关键。


凤德邨居民已经警觉起来了,点蚊香、买驱蚊喷雾、减少外出、清水台的都有。


来源:星岛头条


你可能觉得离得远,不用担心,但病毒不看地址,蚊子也不会打招呼。

凤德邨只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不代表是唯一。

真正能拦住它的,不是喊几句“要小心”,而是从家阳台那盆积水开始。

来源:港真生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