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湾区资讯 查看内容

香港海洋公园再亏2.7亿!迪士尼盈利8亿!差距到底出在哪?

2025-10-26 13:55|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说起香港海洋公园,很多港人都有一种说不清的情结——小时候第一次看海豚表演、坐缆车去山顶...那是一种集体回忆,也是一种城市象征。来源:HK01不过这些年,关于它的新闻总是少不了一个字:“亏”。就在本周,海洋 ...


说起香港海洋公园,很多港人都有一种说不清的情结——小时候第一次看海豚表演、坐缆车去山顶...


那是一种集体回忆,也是一种城市象征。


来源:HK01


不过这些年,关于它的新闻总是少不了一个字:“亏”。


就在本周,海洋公园公布了最新一年度(截至2025年6月)的财务报告。一看,果然不负众望——又亏了,而且是过去十年中第八次“见红”,亏损金额高达2.747亿元,比前一年的7,160万元多出了近两亿。


来源:NOW新闻


数字一出,不少人又开始担心:是不是撑不下去了?是不是该政府再注资了?是不是应该干脆关掉水上乐园?


但等一下,如果我们把账本翻一翻,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靠熊猫打天下,

主园区其实是“赚钱”的


先说最让人意外的部分:虽然整体亏损扩大,但海洋公园的经营状况其实在变好,最显著的表现就是EBITDA(即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盈利)这一项,从去年的负数1720万元,转为正数——盈余达4240万元。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这背后的最大功臣是谁?


毫无疑问,是两位明星“员工”:大熊猫龙凤胎“加加”与“得得”。


去年,海洋公园趁着这对熊猫兄妹出道,正式推出自家IP品牌“Panda Friends”,大玩IP经济。


不仅商品SKU(库存单位)一口气从200多款跳到超过600款,还联合24个品牌推出联乘商品,把熊猫商品的销售比例推高至全年纪念品销售额的39%。而园区内的商品总销售额,也随之大涨20%。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更有趣的是那个“专享早场”计划——每天开园前半小时,限额40人、每位收费1500元,游客就能提前“独家”见到加加和得得。


贵是贵了点,但极受欢迎,短短一个财年内就为园方带来了400万元收入。最意想不到的是,来抢这个早场的不只是本地亲子家庭,不少外籍游客也是熊猫的忠实粉丝。


靠这对“黑白招财兽”,海洋公园主园区实现了近1.91亿元的经营盈余,按年增长约14%,成功覆盖不少成本。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再加上全年总入场人次达到346万,比上一年增长一成,其中非本地游客增加了12%,达到125万人,本地游客也上涨了9%。


人流带动消费——园区内餐饮、纪念品等收入总和提升了35%,捐赠与赞助金额也升了一半,达到5220万元。


看起来,这波“熊猫经济学”确实是海洋公园近年的救命符。


虽然主园区逐步稳住阵脚,但水上乐园的经营困局,至今仍找不到出口。

水上乐园:还拖后腿的孩子


这个2021年开幕、当年耗资近40亿元打造的乐园,在过去一年里依旧录得高达1.483亿元的亏损,虽说比上一年度的1.844亿好了点,但只能算是“少亏一点”,距离收支平衡依然遥不可及。


来源:HK01


讽刺的是,这样的“好转”主要归功于一个消极却有效的策略——关门。

水上乐园在非夏季直接停业长达七个月,靠压缩营运时间节省成本,才勉强减少了部分亏损。


海洋公园主席庞建贻坦言,这个项目从设计开始就和现实脱节太远。


目标客户本是中产和外籍家庭,但现实是这些客群如今并不活跃,加上大湾区周边已经开了多间入场费只要100元的水上乐园,竞争激烈,游客选择自然不再只盯着香港。


来源:TVB


更棘手的是运营问题:地方大、成本高,设施维修与水质管理本就昂贵,开门就烧钱。

他直言,“开支和营运模式真是吓死人”,就连找潜在合作方来接手,大家也都被“吓退”。


面对此情此景,立法会议员田北辰毫不掩饰自己的担忧。

他直接称水上乐园是典型的“大白象工程”,过去砸了几十亿,如今却只能靠关门止血,“是否一件事错了,就要错下去一辈子?”


来源:有线新闻


他的建议是:与其继续每年注资,不如考虑将水上乐园交由康文署管理,至少可以压低成本,减轻财政负担。


不过,他也并非全盘否定海洋公园。

他指出,主园区如今已经实现盈余,经营能力是有的,真正的问题只是水上乐园这块“拖油瓶”。

他认为,若能在三年内让水上乐园亏损压到几千万元水平,政府也许就不再需要每年拨款2.8亿保育教育补贴。


来源:星岛头条


就在海洋公园为亏损焦头烂额时,香港迪士尼却在同一个财政年度实现了近20年来最亮眼的成绩:净利高达8.38亿元,入场人次达到770万,不仅彻底止住九年连亏,还创下历史新高。


迪士尼靠的是大手笔内容投入,例如“魔雪奇缘世界”主题园区上线、针对内地及东南亚游客推出精准推广,配合本地优惠、酒店入住率提升、商品和餐饮消费增长……通通拉高收入表现。


去年全年度收入暴涨至88亿元,增长幅度高达54%,EBITDA更高达23亿元。


来源:HK01


这无疑给了海洋公园一个强烈信号:只靠情怀是撑不起乐园的,内容与体验才是王道。


是的,海洋公园这年的账面亏损确实不好看。


但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它其实正走在一个“重整结构”的关键时刻。主园区靠熊猫翻身、水上乐园正在寻找转型出路,50周年将至,新主题区、旧区翻新、多元IP开发都已经上路。


真正的问题不是亏损本身,而是:我们是否有清晰的方向,把钱花在能回本的地方?


愿“熊猫效应”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来源:港真生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