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职场资讯 查看内容

香港职场,正在“降价”?!

2025-10-25 09:56|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当前,香港就业市场正呈现整体性收缩。更残酷的是,港漂身份红利也在持续消退。随着香港各项人才引进计划的放宽,大批内地优秀人才正不断涌入香港。面对这样的竞争格局,港漂群体不得不正视一个愈发严峻的现状:工作 ...


当前,香港就业市场正呈现整体性收缩。更残酷的是,港漂身份红利也在持续消退。


随着香港各项人才引进计划的放宽,大批内地优秀人才正不断涌入香港。


面对这样的竞争格局,港漂群体不得不正视一个愈发严峻的现状:


工作越来越难找,薪资水平也呈现下行趋势……


职场寒冬,香港多行业遭遇就业冰河期


香港职场正经历一场无声的“降价”。


一位文科港硕毕业的女生,如今在香港一家酒店担任前台。


她一人要顶五个岗位:行李部、礼宾部、预定部、销售部和客户服务咨询部。


这还不够,她还兼做两份工作:带刚来香港的内地学生看房,帮他们避开租房坑,同时抽空运营自媒体。


三份工作加起来,月入勉强达到2万港元,也让她在香港勉强站稳脚跟。


不过她觉得:“让我留下,就不羞耻”。


图源:香港01


或许有人觉得文科是“乞食科(难找工作,收入低)”,向来如此,那这位商科港硕的经历更是令人唏嘘。


三年时间,商科港硕毕业的他,年薪从42万直接跌到12万。


之前他在香港一家大厂做销售,底薪32万,加上提成一年能拿42万。而现在,连之前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不过他认为「(香港)就业市场行情差,12万也算是很正常」,至少够交房租、吃饭。


图源:大公文汇网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香港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多个行业持续传出裁员及冻薪等消息。


以往被香港人视为“铁饭碗”的行业——公务员


今年4月1日起冻薪,所有行政、立法、司法机关及区议会全体人员,工资都不会上涨。



香港本地银行恒生银行今年多次传出裁员消息,涉及部门可能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合规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



老牌英资企业——怡和集团的香港总部此前也曾进行小规模裁员



8月中旬,有报道称经营惠康和万宁等零售业务的DFI零售集团计划裁减香港员工,以降低营运成本。



今年年初,亦有消息称星展集团计划在未来三年内裁减约4,000名员工



最直观的变化是香港招聘市场的“买方主导”:


之前港硕递交的简历能拿到3-5个面试,现在投100份简历能有1个回复已算幸运。


过去“起薪1.5万”更是不少港漂硕士生的默认底线,现在不少毕业生为了“保住IANG”,1.2万月薪也愿意接——毕竟“有工作总比IANG断签强”。


然而,薪资的让步与求职难度的增加,仅仅是港漂处境恶化的表层现象。


更深层次的危机在于——港漂“贬值”,身份红利正在加速消退。


港漂“贬值”,身份红利正在加速消退



这话听着扎心,但在这场寒冬中,港漂群体面临的不仅是职场收缩,更是“香港身份”这一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消退。


曾几何时,“内地+香港”双背景是稀缺优势,不少港企愿意为这份“跨文化能力”支付溢价。


2020年,猎头机构Robert Walters的数据指出,港漂群体在香港投行的高层职位中占比高达60%。



无独有偶,高管猎头Wellesley也指出香港投行高管约一半为港漂



然而今天,港漂的身份红利正被多重因素稀释。


港校扩招非本地生:2026/27学年起,每所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本科生名额上限将从40%升至50%。


图源:《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


人才引进方面,截至今年8月,各项人才计划已吸引超过23万名国际精英来港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下行推动香港人才回流进一步加剧本地职场竞争


更现实的是职业困境,港硕做前台,看似“保住了身份”,实则从事的是“可替代性极强”的工作一旦企业裁员,首当其冲就是这类岗位


当然,也有港漂硕士生选择主动离开,理由直接而无奈:「这份工作低于平均工资水平的薪酬。


图源:小红书


曾经,港漂身份是职业发展的“加速器”。


如今,随着人才计划的放开与竞争格局的变化,港漂身份不再有红利。


与此同时,许多港漂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困境——高端岗位竞争激烈,而基础岗位又难以满足其职业期待与发展需求


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得留港生活从原本的价值投资,演变为对成本与收益的精密计算。


当留港的经济回报与个人发展空间持续收窄,港漂群体不得不重新审视:


港漂身份的真正价值,究竟还剩下多少?


图源:网络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港漂需要调整心态和策略


港漂可将求职目光投向香港实际存在人才缺口的行业。


根据香港统计处最新公布的「就业及职位空缺统计数字」可知:


在全部49,530个私营机构职位空缺中,教育行业占5,300个,金融及保险业占5,180个,而专业及商用服务业(不含清洁及同类服务)则有4,810个空缺。


图源:香港统计处


另外,实力才是真正的立足之本。


尤其在当下,企业更倾向于能为组织“造血”而非“等血”的人才——即具备自主创造价值、推动业务增长的能力。


当前香港人才市场正经历结构性重构,港漂若能以“价值创造者”姿态主动进化,将能在招聘寒冬中孕育出新的生长周期。

来源:港漂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