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三年,已经投出 2 家上市公司和逾 10 家递表准备上市的企业,而且——他们居然已经赚钱了!”
“学霸”淡马锡的全球剧本
如果你想看到港投的未来,不妨先看看“淡马锡”的现在。
1974 年,新加坡独立近十年之际,政府为发展经济创办了一批国企,从造船到航空,几乎无所不包。
但问题来了:政府一边定政策,一边管企业,就像裁判下场踢球,结果两头不讨好。
这些企业效率低下,成了“烫手山芋”。
于是,新加坡做出一个关键决定:成立一家完全独立的公司,用市场化的方式管理这些资产。
这就是淡马锡的起点。
政府退后一步,成为把握方向的“股东”
淡马锡走上前台,成为专业运作的“操盘手”
没人想到,这个当初为解决“家务事”而设的公司,日后竟成长为手持千亿资本、投资遍布全球的传奇。
我们每天用的:
●刷的抖音(字节跳动)
●叫外卖的美团
●付款的Visa卡
●甚至开的法拉利……
背后都有淡马锡的身影。
它不只赚钱,更编织了一张覆盖全球关键产业的网。
“港版淡马锡” 来了!
“曾经的‘东方之珠’,发现自己不能再只靠金融和地产吃饭了。”
过去几十年,香港凭借金融、贸易、地产一路高歌。
但世界变了:新加坡全力发展生物科技,韩国猛攻半导体和元宇宙,日本也在新材料和氢能源上加速布局……
香港,需要讲出自己的新故事。
2022年,特首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提出成立港投,直言要“提升香港长远的竞争力和经济活力”。
如何借鉴淡马锡?
✅ 政府全资拥有,做“耐心资本”
✅ 既看财务回报,也看战略价值
✅ 用“直投+基金”双线布局
港投目标很明确,不只是赚钱,是要为香港经济“破局”。
从传统“国际枢纽”,升级为科创、文化、生态全面发展的“多元新都会”。
港投Plus:不止复制,更要进化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港投很清楚:不能照搬,只能升级。”
港投的三大“香港特色”:
1. 更懂“超级联系人”
港投却深耕 “大湾区+国际”双市场,服务香港产业升级,聚焦科创与绿色赛道。
每投1港元,能拉动4港元外资跟投——这才是香港真正的杠杆。
2. 赛道更“精准聚焦”
不广撒网,就锁死三条赛道:
● 硬科技(AI、机器人)
● 生命科技(新药、医疗设备)
● 绿色科技(新能源、碳管理)
全都对准香港的科研强项。
3. 推出“近水楼台”
港交所为科技公司开了特专科技上市通道,哪怕企业还没盈利,也能在家门口上市。
你的创业“大礼包”,请查收!

“无论你来自哪里,港投都已为你备好了专属入场券。”
【给内地创业者:出海跳板套餐】
资本通关快:香港是国际融资枢纽,一次见完几十家投资人。
资源一条龙:数码港、科技园提供“实验—孵化—扩张”全链条服务。
市场双入口:左手大湾区8000万人口,右手全球市场。
【给香港本地创业者:主场陪跑计划】
资金护航:愿意陪伴企业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周期成长”。
生态成熟:高校成果转化+产业链配套,告别单打独斗。
人才对接:与港大、科大合作,助力企业对接顶尖科研人才与毕业生资源”。
【投资标准:以人为本】
港投则是以产品和服务都能让市民「用得到、用得好、用得起」的3A作为投资标准。
“不单只看赚钱和回报,但一定要专业、稳扎稳打,为香港带来好处,让市民作为用家感受到港投为社会带来的改变。”——港投行政总裁陈家齐强调。
因此,他们重点关注:
应对人口老化的生命医药与健康科学
提升生活品质的人工智能项目
绿色低碳的环保科技
你,就是下一个香港故事

港投不止给钱,更是你的“资源连接器”,为你的创业之路精准赋能。
资本杠杆强:港投注资即背书,帮你高效对接全球主权基金与长期资本。
科研资源厚:直连香港顶尖高校与研发平台,快速链接科研人才与技术成果。
市场通道畅:依托香港“超级联系人”地位,一手对接内地庞大市场,一手开拓全球业务网络。
税务环境优:税制简单透明,税率低,首200万利润税率仅8.25%,无外汇管制。
交通物流便:作为国际航运中心,背靠大湾区,物流高效,通关便利。
商业配套全:国际化的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体系完善,营商环境世界一流。
政策支持多:享有BUD专项基金、科技园、数码港等多项政府资助与孵化计划。
如今,香港的620亿“耐心资本”已就位,舞台灯光已点亮。
下一个香港故事,主角会是你吗?
来源:香港直通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