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国内外资讯 查看内容

亏损、关店!又一45年香港老店撑不住,曾是TVB明星餐厅

2025-10-22 16:57|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引言香港餐饮业正经历“集体告别时刻”,谁偷走了美食天堂的烟火气?这段时间,香港老字号食肆的结业潮如潮水般汹涌,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地标性餐饮品牌接连谢幕。近期,一家陪伴了港人喝了45年早茶的彩龙皇宫大酒楼 ...

引言


香港餐饮业正经历“集体告别时刻”,谁偷走了美食天堂的烟火气?

这段时间,香港老字号食肆的结业潮如潮水般汹涌,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地标性餐饮品牌接连谢幕。

近期,一家陪伴了港人喝了45年早茶的彩龙皇宫大酒楼,也在今年10月15日关门了。

图源:星岛头条

这家陪伴了几代人的香港老字号,推开玻璃门便能听见点心车“叮叮”声的场景即将成为绝响。

和其他老字号一夜关门、拖欠工资的情况不同,这次彩龙皇宫大酒楼关店暂时没听到有欠薪和欠供强积金的传闻。

街坊那一句“开业超过40年,能撑到今天,也算是光荣结业了”,也道出了彩龙皇宫大酒楼的告别,是一场体面的落幕。

图源:网友截图

也有人感叹回忆的逝去,街坊们纷纷表示不舍。

图源:网友截图

只可惜,事与愿违。

这份历经四十余年岁月沉淀、承载着无数港人美食回忆与情感的烟火气,终究还是没能挺过时代的洪流。

曾是TVB明星的“御用食堂”

45年老字号也抵不过现实

彩龙皇宫大酒楼自70年代开业以来,至今已有45年,是名副其实的香港老字号,其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

图源:Facebook

在香港彩云邨,可以说没有哪个港人不熟悉彩龙皇宫大酒楼的,这个承载了45年香港老风味的酒楼,是很多港人叹茶、摆酒、聚头的场所。

彩龙皇宫大酒楼对于港人来说,更是一处明星偶遇地,这里曾是很多TVB明星的“御用食堂”

李香琴的旗袍身影、米雪的温婉笑容、四大天王年轻时的打卡留影,都定格在街坊们的记忆胶片里。

图源:网友评论

有街坊表示自己小时候在这里拿了很多TVB明星签名。

图源:网友评论

与此同时,彩龙皇宫大酒楼最让人怀念的,还是它将饮食与娱乐深度融合的经营智慧。

其曾以“吃饭听歌”的独特模式维系着社区的温度,酒楼时不时举办“经典怀旧金曲夜”“我是歌手”等活动,邀请许思敏、麦德罗、李锦联等艺人登台表演,让街坊们边啖早茶边重温《上海滩》的黄金年代。

就连李龙基都曾在此处举行过音乐晚宴。

图源:am730

当歌曲的旋律响起时,整座酒楼化作露天舞池,大家踩着拍子摇曳生姿的场景,堪称香港市井文化的完美呈现。

图源:香港01

根据大公报的报道,在香港的倒闭潮下,有一波老字号开始了“自救求生”,怀旧经营模式模式正成为部分酒楼的破局利器。

新蒲岗越秀广场某家酒楼推出了“晚舞时光”,18:30后全场切换复古滤镜,灯光换上昏暗彩灯,中央位置变身特大舞池,更有现场乐队及歌手驻场献唱怀旧金曲,食客只要消费满额,就可尽情享受舞池的乐趣。

这种“日间茶市+夜间舞厅”的模式,让传统点心车与镭射灯光形成奇妙共生,更是成功吸引三代同堂客群:银发族重温迪斯科年代,年轻客群体验复古社交,家庭客则享受跨代际互动乐趣,为酒楼晚市带来显著的客流量。

图源:大公报

只不过这种逆袭没有出现在彩龙皇宫大酒楼身上,其终究还是难敌消费模式剧变的冲击。

而且面对客流下滑的压力,彩龙皇宫大酒楼也曾努力过,比如不断推出超值菜式,28港元4只的蒜蓉粉丝蒸元贝、38港元一只的炸子鸡,在香港人均80港元的餐饮环境下,可以说“很抵食”了。

图源:am730

但是现实很骨感,任凭怎么努力,也挽回不了颓势。

在社交平台的热议中,街坊们的情感撕裂也尤为明显。

有人痛心“几代人的回忆落幕了”,也有人直言“碗碟油腻,桌布有渍还有味,食物难吃,执笠是迟早的事”。

图源:网友评论

还有人觉得早就该倒闭了,“几十年来没有一样好吃的,生存到现在已经算奇迹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45年来的茶香笑语,消散的不仅是烟火气,更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载体。

图源:新闻01

推门时点心车"叮叮"的脆响、婚宴包场大排筵席的喜气洋洋、一家人坐一桌唠家常的鲜活日常——这些喜怒哀乐的市井片段,终将成为永远封存在集体记忆里的时代切片。

“老字号”跌倒

“两餸饭”吃饱

尽管目前香港餐饮老字号都陷入了寒冬期,但是香港餐饮业的表面数据与深层危机却形成鲜明反差。

据香港政府统计处资料,2024Q4至2025Q1,本港食肆总收益分别为276亿及280亿港元,同比微增0.4%和微跌0.6%

然而,细究行业生态,实则暗流涌动。

一方面,港人北上消费的影响,确实是令现时食肆生意难做。

图源:新闻01

还有老生常谈的“三座大山”,人工、食材等成本却持续上涨,租金也居高不下,导致经营利润被蚕食得愈来愈少。

老字号们为求生不断整活,比如在土瓜湾,有一家酒楼将新界传统“太公分猪肉”仪式搬上餐桌,西装司仪牵头分猪肉队伍绕场行进。

图源:点新闻

四名执事以传统步态护送烧猪巡场,整套流程仪式感满满,场面十分热闹,让食客恍若穿越时空。

图源:网络

有街坊甚至坦言,“食完去深圳饮茶的冲动都被打消了”。

但创新的始终是少部分,更多的老字号在面对港人北上消费激增、内地连锁品牌围剿及年轻消费群体迁移,其传统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

另外一方面,香港的餐饮消费模式也在发生剧变,“两餸饭”以30-50港元实现荤素搭配的性价比优势,蚕食着本土的餐饮市场。

图源:网络

从疫情开始崛起的两餸饭,在疫情结束后依然延续了火爆趋势,其以“消费理性、平价当道”成为了当下香港本土餐饮主流消费趋势。

据统计,全港两餸饭门店已超过了600家,远超本地麦当劳门店数。

而“港人北上觅食热”,本质上同样是这一趋势的外显——越来越多港人在选择餐饮时,已将性价比置于更优先的考量维度。

图源:网络

在这股热潮下,很多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业态,也都争相挤进这条赛道,把两餸饭视为救命稻草。

拥有超50年历史的香港老牌面包连锁店“圣安娜饼屋”,在太子分店西点柜旁支起两餸饭档口,首次在菜单里添上“两餸饭”,50港元1份主食+2款荤/素+1碗汤。

图源:橙新闻

好奇心和性价比驱使了街坊们的捧场,现煮热饭的香气混着面包香,成了大家新的午餐打卡地标。

还有最近的香港机场,也进驻了“两餸饭”门店,开业期间大排长龙,两餸饭低至50港币起。

在队伍里,有旅客,也有工作人员,包括工程人员、地勤以及机舱乘务员。

图源:网络

甚至商场里的日式烧肉店,也放低身价推出了“午市烧肉三餸饭”。

从巷尾到商场,再到机场,两餸饭以人均50港币不到就能管饱的热乎饭菜,在香港成为了餐饮“顶流”。

图源:网络

可以说,经济实惠已从过去的“可选选项”跃升为香港居民餐饮消费的核心决策要素。

两餸饭是万能key吗?

众所周知,香港餐饮也一样,“卷”的不行,在零售及餐饮业颓势之下,很多门店都将两餸饭当作“续命”的法宝。

但另方面,大家都知道这条路难以长久持续,最终效果或许只是把“死期”延后。

比如最近稻香集团就推出了98港元海鲜蒸鲜套餐,两款任选,再加15元配白米饭,总价113港元一份。

图源:星岛头条

虽然对比30-50港元的平价两餸饭贵了不少,但是从“8只虾加大条鱼,98元在别处吃不到”的食客好评中,不难看出大家还是对其性价比的认可。

图源:星岛头条

稻香集团的98港元海鲜蒸鲜套餐,本质上是以高端食材降维打击传统快餐,用“豪华海鲜版两餸饭”的噱头对冲价格敏感客群的流失。

图源:星岛头条

这种策略虽带来单店日销破百份的短期繁荣,却也使行业陷入“越降价越内卷”的莫比乌斯环。

图源:香港经济日报

不过,两餸饭怎么说也是给香港的商户带来了一线生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改变就是在“等死”,等到哪天经济和市场形势逆转,届时说不定重获生机。

除此之外,不排除有商户可以把两餸饭做的风生水起,成为门店的“第二增长曲线”,为品牌带来“第二春”。

写在最后

从彩龙皇宫大酒楼的关店,到两餸饭的爆火,折射出了香港饮食文化的深层阵痛。

当“两餸饭”以30-50港元实现荤素搭配、内地茶饮用9港元柠檬茶颠覆港式奶茶市场,老字号们既要在租金重压下求存,又需在时代浪潮中转型。

不是味道输给时代,而是传统需要找到与年轻人对话的新语言。

两餸饭的崛起,不仅关乎食物的温度与价格,更是香港这座城市在时代浪潮中寻找生存智慧的集体叙事,当消费回归本质,或许最朴素的生存哲学才是抵御风浪的压舱石。

来源:品牌观察官、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