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1日),团结香港基金与大新银行(2356)联合发布《大湾区行业发展指数2025》(下称“指数”)。指数反映,香港三大行业继续蝉联大湾区榜首,包括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文化体育及旅游;深圳及广州连续两年分别在创科及制造业方面稳居头两位,香港列第三。指数更显示,大湾区综合六个重点行业按年增长率由去年的4.9%加快至今年的7.1%,其中创新科技成为增长的火车头,按年增长率达14.8%。
团结香港基金及大新银行联合发布《大湾区行业发展指数2025》。 团结香港基金图片
今年调研团队继续追踪大湾区内11个城市在六个重点行业的发展表现,包括金融服务、创新及科技、贸易及物流、制造、建造及房地产、文化体育及旅游。
近年人工智能(AI)发展迅速,AI应用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更是推动大湾区产业升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能。同时,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愈来愈多大湾区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求增长新机遇。有见及此,今年指数新增AI及企业出海两大主题,探讨企业遇到的挑战和发展策略,并对政府提出针对性建议。
从信心指数显示,六大行业的现状值(2025年)和未来值(2026年)分别达55.5和57.3,两者较去年均升约5点,并高于50分界线,反映企业普遍对当前行业发展持积极态度,认为未来一年前景偏向乐观。
是次访问到逾3400间大湾区企业,以提供多维度、科学化的评估。指数显示,大湾区综合六个重点行业的按年增长率由去年的4.9%加快至今年的7.1%,创新科技成为增长的火车头(+14.8%),制造业持续迈向智能化发展致高增长(+8.1%),建造及房地产跌势放缓,由去年-2.9%收窄至-0.4%,其他行业发展则步伐稳健。
金融服务方面,第一名的香港以85.6分大幅抛离次席的深圳接近10分,并按年录得6.2%的增长。首次公开招股(IPO)市场强势复苏,上半年共有43只新股上市,集资额列全球首位。年内股市交投活跃,上半年每日平均成交额达2400亿元创历史新高。8月实施的《稳定币条例》更标志着香港成为全球首批实施稳定币监管框架的司法管辖区之一,彰显香港打造数字金融中心的决心。
贸易及物流方面,香港以82.5分继续保持枢纽地位,广州排第二。尽管近10年来香港海运走弱,但空运进出口额的上升足以弥补海运的跌幅,整体进出口额除疫情期间以外仍录得上升。最新数据显示,香港进出口额创2021年以来新高,达9.5万亿元,比第二名的深圳高出一倍以上。虽然地缘政治持续为行业注入不确定性,但低空经济和无人车的迅速发展正带来新机遇。
文化及体育旅游方面,香港取得79.3分再次居首,广州几乎与香港并驾齐驱。香港“基础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今年3月启用的启德体育园,截至9月中已举办超过30场体育盛事和演唱会;“经济贡献”方面,香港文体旅业增加价值连续两年居首,按年增长13%。随着全新体育基建落成,香港发展盛事经济将更具优势。
问卷调查显示,94.5%的受访大湾区(包括香港)企业以及91.8%的受访香港企业日常营运时在应用业务中有利用AI技术降本增效,甚至创造新的收入来源。然而,不同行业在AI应用上均面对人才短缺、数据安全隐忧及缺乏合适AI 服务等三大挑战。
问卷亦有针对企业出海的调查,结果显示逾半受访内地大湾区企业表示有意出海,尤其是创新及科技、贸易及物流以及制造业的企业。受访企业所选的出海目的地首要为潜力庞大的新兴市场,包括东南亚(34.8%)和中东地区(16.6%),比例较传统的欧美市场(各自约12%至13%)高。
当天,特区政府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陈百里出席活动时表示,AI与企业出海不只是两个产业议题,更是推动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团结香港基金总裁李正仪指出,大湾区六大重点行业在创新及科技业引领下加快增长。大湾区城市之间深化合作、共建创新驱动产业生态系统,正推动大湾区进入升级转型新阶段。大新银行副主席、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王祖兴则表示,今年新增的AI和企业出海两大主题既契合当前市场趋势,也能为企业制定前瞻性、策略性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香港江苏科创中心启用仪式昨于数码港举行。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致辞时表示,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江苏则是长三角地区具强大创新能力的经济大省,两地在科技创新领域一直密切交流合作。香港拥有“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是国家“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通道,也是越来越多内地企业进行国际化部署及扩充业务的重要据点。他相信,通过香港江苏科创中心的成立,两地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创科产业发展,孕育更多新企业,携手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明年将推出创科产业引导基金
“特区政府一直全力配合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策略,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也正全力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积极引进及培育科创企业,加速新型工业化以及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孙东表示,为完善香港创科生态链,抓紧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特区政府一直多管齐下促进上、中、下游协同发展。除巩固香港传统的上游基础科研优势外,近年来特区政府特别加强初创企业的支持,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倡导“政、产、学、研、投”的高效合作,丰富创投融资渠道。他透露,明年将推出创科产业引导基金,结合市场力量投资创科产业在港发展,亦会在今年内推出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吸引海内外具丰富经验的专业初创企业服务机构,在香港建立加速器基地,完善创科成长生态圈。
昨日,腾云香港科创集群加速器有限公司在数码港举行开幕典礼,标志着在特区政府政策倡导下,由民间资源发起组织的香港首个聚焦“创科出海”的资本驱动型加速平台正式启动。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参观腾云创科展览专区。
腾云香港科创集群加速器由具有中国内地、香港及国际市场丰富经验和深厚资本的企业家、银行家和专业人士共同发起建立。为响应特区政府提出的“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腾云于数码港设立约2万平方呎空间,作为中国内地创科企业“通过香港走向世界”的战略平台。
首批引入70家优质企业
腾云加速器首批引入70家聚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能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质企业。空间设有创科展示中心、智能会议室系统、全景接待室及办公区域,构建“政产学研投”融合出海生态圈,助力企业以香港为桥头堡,连接国际市场,拓展全球布局。未来,公司将联手数码港,持续引入更多企业,完善本地创科生态圈,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当天,腾云亦于数码港举办首场“创科出海企业香港路演会”,集合14家顶尖创科企业首次在港集体亮相,促进企业与本地投资界、产业界及科研界交流,展现中国科创企业的技术实力与出海潜力。
孙东:共同深耕香港创科乐土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出席开幕典礼。他致辞时指出,初创企业的蓬勃发展对一个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发展至关重要。除了为经济提供新动能和更多可能性,亦可汇聚资源、吸引人才。
香港初创企业数目去年已达4700间,显示香港的创科初创生态发展日益蓬勃。孙东表示,香港是国家“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通道,亦是内地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首选出海平台。特区政府锐意发展创科,有别于以往企业需要个别建立或引进的模式,加速器的成立可以一次性引进以支持大批初创企业并提供更精准及具系统性的支援,产生集群效应,体现香港支持初创企业发展质和量的提升。他欢迎腾云加速器引入的多间优秀创科企业及投资机构来港发展,也期望不久的将来有更多优秀的加速器基地在港成立,共同深耕香港的创科乐土。
来源:香港商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