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个月,良品铺子(603719.SH)控股股东宁波汉意试图将公司控制权转让给武汉国资的计划,最终因一场未解的纠纷在10月15日宣告失败。 10月16日晚,良品铺子公告,因协议生效条件未达成,公司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与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国贸”)关于转让公司21%股份的交易已于10月15日终止。公司控制权并未发生变更,控股股东仍为宁波汉意,实际控制人仍为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和潘继红。 这场被市场戏称为“一女二嫁”的资本大戏,以宁波汉意“两头违约”的尴尬局面暂时画上了句号。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迅速。10月17日,良品铺子股价低开,截至收盘报12.38元/股,较前一日下跌2.83%,总市值缩水至49.64亿元。 一场约定的“背叛”,涉两地国资控股权流转 这场闹剧始于控股股东宁波汉意的债务化解需求。2025年5月,宁波汉意与广州轻工签署了《协议书》,白纸黑字约定广州轻工享有优先购买权,计划在尽职调查后受让宁波汉意持有的良品铺子部分股份,进而投资并控制这家上市公司。 协议甚至明确了交易价格基准和最终决策期限——2025年5月28日。然而,期限过后,宁波汉意并未与广州轻工签署正式股权交易协议。 令人诧异的是,宁波汉意迅速转向,于7月17日与长江国贸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拟以每股12.42元的价格,向其转让合计21%的股份(宁波汉意占18.01%,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占2.99%)。若交易完成,良品铺子的实控人将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 股权冻结成致命一击,交易期限耗尽计划流产 宁波汉意的“违约”和“转投”行为迅速引来反击。广州轻工就股权转让纠纷对其提起诉讼,并申请了财产保全。 此举直接导致宁波汉意持有的良品铺子7976.4万股股份被司法冻结,占公司总股本的19.89%。这笔被冻结的股份,恰恰成为横亘在宁波汉意与长江国贸交易之间的关键障碍。 根据宁波汉意与长江国贸签署的协议,交易设定了90个自然日的最终截止日(10月15日)。然而,直至此日,标的股份仍因诉讼处于冻结状态,导致协议生效条件未能全部成就。这场曾被良品铺子寄予厚望、希望借此获得“更强大资源和平台”的国资入主计划,最终被迫终止。 业绩深陷亏损泥潭,未来前景更添迷雾 控制权转让风波的背后,是良品铺子日益严峻的经营形势。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8.2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7.21%;归母净利润为-9355.3万元,由盈转亏,同比暴跌491.59%。这个亏损额,甚至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亏损总和。 公司解释,业绩下滑主要由于主动降价让利、淘汰低效门店、线上流量投入增加以及政府补助和理财收益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曾被誉为“高端零食第一股”的良品铺子,正面临着战略“下沉”过程中的巨大阵痛。 随着与长江国贸的交易终止,良品铺子不仅错失了潜在的国资资源注入,还面临着与广州轻工悬而未决的诉讼。根据公告,广州轻工已要求宁波汉意继续履行原协议,转让相应股份,并支付违约金,涉案总金额高达9.96亿元。 这场由控股股东债务危机引发的控制权争夺战,虽暂告一段落,但其留下的股权冻结与巨额诉讼,无疑为良品铺子的未来治理与发展前景蒙上了更厚的阴影。 来源:星岛记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