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香港对食品安全那是相当重视。
食环署设有专门的食物安全中心,常年配置医生、化验师、毒理专家等专业人士,日常工作就是对市场上销售的食物开展抽样检测。
检测结果每两个月向市民公开,透明度极高,不论是热门网红店,还是知名连锁品牌,只要食物有问题,一个都跑不了!
前两天,香港食环署公布,工作人员从荃湾如心广场的一家蜜雪冰城,以及海之恋商场的Donki店铺抽取雪糕样本检测,结果发现样本中的大肠菌群含量均超出了法例上限。
这两家店,一个是内地平价奶茶界的顶流,一个是港人最爱的日本平价零售店,结果双双居然“踩雷”。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蜜雪冰城的雪糕样本中,每克大肠菌群含量高达1600个,超出法例上限的15倍;Donki的雪糕样本则为每克330个,也高出法例上限的2.3倍。
根据香港的《冰冻甜点规例》,大肠菌群含量应不超过每克100个,总细菌数不得超过5万个。
若食环署依法检控,相关人员将会面临最高一万元罚款、监禁三个月的严厉惩罚。
更扎心的是,通仔发现这已经不是蜜雪冰城第一次“雪糕翻车”了......
就在今年6月,沙田区一家门店的冰冻甜点样本同样被验出细菌超标——大肠菌群每克170个,总含菌量更是高达每克7.5万个,双双突破法例上限(大肠菌群超标70%,总细菌量超标50%)。
这谁能想到,本为解暑,一不下心就吃了一个“细菌炸弹”......
目前,食安中心已责令涉事的两家门店立即停售、弃置相关食品,并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官方同时也提醒大家:大肠菌群超标只是反映产品卫生欠佳,并不等于一定会导致食物中毒。
不过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出事”的冰制品好像有点多......
比如知名品牌Kochi Ice的红茶雪糕样本,被验出大肠菌群超标0.4倍:
启德AIRSIDE商场的“Smile Froyo . Cake . Gift”更夸张,其冰冻奶酪样本的大肠菌群和总含菌量分别超出法例上限20%和3.4倍:
还有大屿山的一家食品摊档,一款港产榴莲雪糕的大肠菌群含量也被查出超出法例上限:
一时间,雪糕、冰淇淋、冻奶酪通通“中招”,让人不免想问:为什么夏天的冰品这么容易出问题?
其实答案很简单——
香港又热又湿,正是细菌最爱的“温床”。
加上这些冰制品大多是现场制作,设备频繁使用:制冰机、搅拌器、模具一个接一个,清洁稍有疏忽,细菌就会“趁机登场”。
通仔的某位曾经在奶茶店兼职过的朋友就说,店铺为了赶单,会不停开关冰柜取冰,导致冰品反复冻融,而这种环境就最容易让微生物繁殖。
再加上冰淇淋常搭配果酱、坚果碎、巧克力酱等配料,只要有一个环节不干净,就可能出现交叉污染。
说白了,冰制品确实好吃又解暑,但制作工序繁琐,风险点太多。
食安中心这次出手,也是给整个餐饮业提了个醒——食品安全无小事。
通仔也想提醒大家,贪凉要适度,入口也要谨慎哦。
来源:维港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