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企业动态 查看内容

“鸭王”变“鸭亡”?瞒报7亿巨款,中国鸭王走到今天,全是自找 ... ...

2025-10-8 13:49|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中国鸭王”绝味食品突然暴雷!隐瞒了7个多亿的“装修收入”。其他企业在绞尽脑汁“美化”财报“多报收入”,它却反其道而行“少报收入”,这一波“逆向操作”直接踩上了监管红线。更魔幻的是,这笔“隐身”的巨款 ...


“中国鸭王”绝味食品突然暴雷!隐瞒了7个多亿的“装修收入”。


其他企业在绞尽脑汁“美化”财报“多报收入”,它却反其道而行“少报收入”,这一波“逆向操作”直接踩上了监管红线。



更魔幻的是,这笔“隐身”的巨款,竟然是通过员工私人账户流转,愣是没进上市公司账户。


前几日,随着湖南监管局一纸罚单砸下来,绝味被罚款850万元再加上股票“ST戴帽”,被网友调侃:昔日的“鸭脖大王”成了“ST绝味”。


消息一出,绝味当天的股价就多次跌停,从巅峰时的106元跌到13.77元,脚脖子以上全砍没了。


从“开店狂魔”到“ST戴帽”,绝味究竟是如何一步步作死自己的?更重要的是,陷入信任危机的绝味鸭脖,我们还能放心吃吗?


绝味的创始人戴文军,是个地道的武汉人。早年曾经历多次创业失败,后进入千金药业,积累了一些原始资金和连锁运营经验。


2005年,他离职再次创业,原计划开一家连锁药店,却在一次吃鸭脖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商机。


当时武汉的卤味市场基本是周黑鸭的天下,于是戴文军移步长沙,开始了异地创业。


这一精准选址正好切中了长沙人“无辣不欢”的特点,开店后,绝味推出“免费试吃”,凭借着“麻辣鲜香“的美味口感一炮而红,连续开了多家门店。



但戴文军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两年后,他做了一个重要决策,果断抛弃之前的重资产直营模式,而是改以“加盟为主、直营为引导”的轻资产策略,从此开启了极速扩张之路。


很快,绝味鸭脖的门店就如雨后春笋,迅速占领了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


2017年是绝味最关键的一年,门店突破10000家,并成功上市。年营收达到38亿,稳稳坐上了“中国卤味第一股”的宝座。


2024年,绝味总门店数逼近15000家,营收接近63亿。而卤味三巨头里周黑鸭门店数还停留在2200家,煌上煌不到4000家。


这不仅是后来者居上,简直是颠覆性超越与碾压。那么问题来了:绝味到底用了什么招法,能让这么多加盟商前赴后继地加入它呢?


答案可能就藏在被隐瞒的7个亿“加盟装修费”里!


在连锁行业,加盟商交的钱里,有一笔是店铺装修费。根据绝味的加盟条款,门店装修由总部统一招标设计,并指定公司施工,每4年需要重新装修一次。



这笔费用报价往往高于市场价,但绝味并没有将这笔持续发生的收入写进财报。而是将它转到了一个所谓的加盟商委员会的账户。随后又以“员工借款”等名义,将差价中的一部分返还给加盟商,一部分进了自己的腰包,


这样一来,加盟商的成本减少了,利润看着也上涨了,这或许就是绝味加盟店能爆发式增长的原因吧。


如果说绝味最初的成功是源于对品质与服务的坚持,那么后来的绝味,似乎有些“变味”了。


光鲜的业绩背后,暗流早已开始涌动。


上市后的绝味,看上去风光无限,门店遍地开花。但实际上,这几年一直被监管局点名。


2021年被警示过一起股权转让产生的净利润没有披露,2022年再次因为股权购买事项收到监管函,5年内3次补交税款,上次是8个多亿,这次又被爆出隐匿7个多亿。



据报道,绝味在2013-2018年间,就经常用员工账户来收取公司门店的各种费用,金额累计达2100多万元。2023年被警示时,绝味并没有主动上报资金去向,如今被实施ST警示真是一点都不冤。


这几年,很多行业都开始增长缓慢或停滞,卤味行业也不例外。今年上半年,绝味、煌上煌、周黑鸭、紫燕四家企业的总营收加起来约65亿,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已减少一成。


另外,各企业的店铺数量也有所缩减,绝味更是从去年的14969家缩减至10838家,不到1年时间就直接4000多家店关门,可见,绝味的日子早已不好过了。


开店之初,绝味曾用"轻资产、标准统一的供应链管理"迅速占领市场。但随着当下消费降级和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之前的优势反而为现在埋下了隐患,那就是盘子越大,受到的冲击也越大。


尽管绝味也在尝试转型,从投资盛香亭、阿满百香鸡等品牌试水多元化,甚至迎合潮流推出奶茶业务、炸卤、甜品绝味等,都收效甚微。


主要是跨界成本也偏高,绝味这两年对外投资活动就累计产生23.22亿元净流出,对应着3.71亿元的投资亏损,最终公司不得不重新聚焦回卤味主业。



除此之外,绝味在食品安全这块也堪忧。


今年2月,绝味被西昌市监管局突击检查发现,门店20多位员工的健康证均为伪造。4月份,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因李斯特菌污染,要求召回其数十种卤味产品;


5月,香港食安中心也通报,一批绝味冷冻鸭翅检出李斯特菌,该病菌可能引发血液和脑组织感染。


黑猫投诉平台上,绝味也有1500多条投诉,涉及产品变质、用餐后恶心呕吐腹泻、吃出蟑螂等问题。


另外,绝味鸭脖在某音上也被多次曝光价格越来越贵,分量却越来越少,随便买几样就好几十上百,进一步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


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绝味营收同比下降了15.57%,净利润暴跌40%以上。而它的竞争对手其他两巨头却都实现了营收增长。


由此可见,绝味目前面临的困境不单是ST风险那么简单。从财务违规到门店锐减,从转型失利到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绝味的这场危机,说白了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信任塌方。


对整个卤味行业来说,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食品安全和性价比,而不是一味地扩展到别人家门口多开店。


这行门槛不算高,竞争又这么激烈,要是为了多赚点钱就在原料、加工或者门店管理上动歪心思,那可真是自寻死路。



消费者的信任就像一张纸,皱了就再也抚不平了。


绝味以前靠"轻资产、标准化"的模式疯狂开店,门店规模就是它的王牌。但市场一变,需求转弱时,庞大的门店网络反而成了巨大的包袱。


管理跟不上,单店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品控漏洞百出,最终只能通过大规模关店来止血。


与此同时,价格与价值的匹配度也成为绝味面临的重要挑战。当上游鸭肉价格下调时,绝味却没有及时降价,加上绝味的价格本身就不便宜,这无疑在经济下行中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多数食品安全问题和违规操作都发生在加盟门店,这说明绝味总部在加盟商管理上也存在重大缺陷。


如果为了快速收取加盟费而降低审核标准、简化培训流程、放松监督管理,那么加盟模式所带来的将不是规模效应,而是系统性风险。


去年以来,绝味也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比如收缩投资战线、退出非核心业务、聚焦卤味主业等。


并在同年7月启动了品牌升级计划,邀请范丞丞担任品牌首位全球代言人,试图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但这无异于在已经松动的地基上进行一下表面装修,并不能解除信任危机。



如今,绝味因财务规范问题被监管局处罚,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市场信誉和融资能力。对于连锁加盟企业而言,财务透明度更是维系投资者信心的生命线。


绝味这些自毁长城的短视行为,正在不断消耗其长期积累的品牌信誉,最终难逃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的双重反噬。


做生意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楼盖得再高也会倒。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信任就是那个地基,丢了它们,再多的门店、再响的牌子都白搭。


企业不能只顾着跑马圈地,忘了自己会不会摔跤。开店速度要和管理能力匹配,价格要和价值对等,加盟店不是“甩手掌柜”,而是品牌的脸面。


最后只想说,信任这东西,建立起来需要年复一年的坚持,但毁掉它,可能只需要一两次不负责任的行为。绝味的故事,值得每个做企业的人深思。

来源|李砍柴、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