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卖月饼的店铺最近生意也是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只不过,在风风火火的月饼消费热潮下,首创出冰皮月饼的“大班面包西饼”却缺席了今年的中秋节。
无他,因为在今年的6月,“大班面包西饼”宣布全线结业。

图源:橙新闻
这家陪伴了香港人41年的品牌,终究还是没能撑到中秋佳节。
尽管大班倒下了,惋惜的人不多,毕竟“做饼先做人”,大班创始人其儿子郭勇维的所作所为早已被钉上历史耻辱柱。
但是呢,大班的月饼味道,还是有不少人怀念的。
结果就是导致留在市面上的大班月饼瞬间成了绝版货,甚至还被炒到了天价。

图源:点新闻
价格贵到离谱就算了,竟然还有人卖过期了近一年的月饼!
这到底是情怀作祟、理智消失、还是无关痛痒的小资闹剧?
炒至上千港元!
吃了能成仙的月饼?
根据香港媒体点新闻的报道,有网民在网上发帖表示,说自己的母亲念叨今年没办法再吃到大班的月饼,而自己想尽孝道,于是跑去二手平台找。

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果真有人在二手平台售卖大班冰皮月饼的。
可当他点开二手平台搜索框,屏幕上的数字让他倒吸一口凉气——芒果、蓝莓、杨枝甘露这些经典款,标价清一色叫价1000港元上下,比当年门店价翻了十倍不止。

图源:am730
更绝的在后面,有卖家挂着“绝版孤品”的标签,卖一盒过期近一年的冰皮榴莲月饼,开价500港元,备注还特意强调“全程冰箱冷藏”。


图源:am730
一边是母亲眼里的期待,像小时候等他放学手里攥着糖纸那样亮;一边是过期食品的安全隐患,万一母亲吃坏肚子……

图源:am730
他把帖子发出去,询问网民的意见。
“见到又纯又绝版慨货,内心非常挣扎,到底食完之后,我妈会唔会直奔月球见嫦娥。”
网友的评论也是各有各的态度,有让他认清眼前事实的,早点面对已经吃不到大班月饼的现实。

有坚决反对不让吃的,怒喊孝心不是冤大头。

也有人调侃“等你妈知道你花400港币买个月饼,一定会气到想把你送上月球.....”

犹记得上一个把月饼炒至上千元的,还是位于宛平南路600号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饼”。


这款不对外出售的月饼,让朋友圈的黄牛抢破了头,让全网争当精神600号人。

在黄牛的代购页面上,这款“精神饼”几个大字甚至已与爱马仕、宝格丽、迪奥们并列。
还是排在最前头、最快卖完的那一个。

当时这款月饼礼盒突然爆火,不仅是因为涵盖了众多创新口味,更重要的是每个月饼上还印刻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标志性logo。

原价不过百元的月饼礼盒,一度被炒到了1288元一盒的天价。
不过,至少这款“精神饼”还是新鲜现做的,而二手平台上的大班月饼,都是“陈年老饼”了,毕竟大班的冰皮月饼在去年就已经停产了。
所以,现在还有大班冰皮月饼的,都是好几年前的产品了。
就有网友翻箱倒柜找到了被遗忘在角落的大班“孤品月饼”,有人在下方调侃道,“绝版啊等每年中秋节都拿出来看下。”

在社交平台上,也能看到很多网友对大班冰皮月饼的怀念,“绝版了,以后吃不到了,不舍得丢。”

在社交平台的角角落落,一场无声的“月饼悼亡”正在蔓延。
41年的老字号,大班冰皮月饼早已成为了港人的专属中秋回忆了,它的“绝版”叙事,可以说是一场城市记忆的消亡。
天价月饼买还是不买,大家纠结的从来不是价格标签,是怕那口熟悉的甜糯彻底消失后,那些围坐分饼的笑声、装月饼的铁盒,都成了再难拼凑的碎片。
大班月饼的“没得吃”,哪里是少了一盒点心?分明是港人共同的中秋注脚,缺了一页。
41年香港老字号
“贱卖”割席也难逃倒闭
大班在香港名气不小,从走下坡路到倒闭,其实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知道2019年发生的事情就对它今天的结局一点不感到奇怪。
大班月饼创始人郭鸿钧的儿子,也就是郭勇维这个二世祖,在社交媒体上接连发表支持乱港分子的言论,引起公愤,受到了不少网友的指责。

被骂了之后,郭勇维立马认怂删帖并道歉,还称是个人行为,与大班没有任何关系。
大班所属的公司也迅速澄清,“严正声明”称郭勇维个人面书发表的言论及信息转载,纯属是他自己的行为,并不代表公司的立场。

但是,做过的事,哪里能那么轻易就赖账,群众是有记忆的,当时人民日报更是直接痛批,“一句‘纯属个人分享’就能撇清关系?做饼先做人,一旦馅里藏有歪心思,谁还会买?”

自此之后,大班就“查无此饼”,甚至连搜索都被屏蔽了。

尽管在2021年夏天,郭勇维把公司贱卖给商人廖志强。
廖志强兴冲冲换上“Tai Pan”新招牌,自认切割干净能翻身。

廖志强
但是现实很骨感,依然未能挽救大班的颓势。
虽然大班的倒下,很多人喊“自食恶果”,毕竟做错事总要付出代价。

图源:香港01
但是也不可否认,大班月饼确实是多数港人的中秋记忆了,它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
这枚巴掌大的冰皮月饼,算得上是港人集体记忆的时光胶囊了,老一辈人记得1989年首创时掀起的“冰皮革命”,每逢中秋送礼或节庆,大班冰皮月饼都是首选。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同样是香港企业家,大班月饼的郭勇维不仅支持港独,还解释这是个人分享,与公司无关。
而在另一头的美心西饼店,71岁创始人伍淑清顶着乱港分子威胁冲进学校。
她投资的中学被人煽动罢课,伍淑清手段强硬地罢免了闹事教员、开除闹事学生,即便被人指指点点也不以为然。

伍淑清的回应是,爱国是每个人应该有的行为——“有些事情不做,自己良心上过不去”。
在那个敏感的时期,即便遭遇到了死亡威胁,她也没有退缩,依然坚持本心,感动了无数的网友。
那一天美心集团旗下的产品被网友疯抢。
当李嘉诚用“黄台之瓜,何堪再摘”委婉表态时,当其他地产大亨忙着“两边不得罪”时,她早把“商人利益”锁进了抽屉。

后来她登上“感动中国”领奖台,组委会给予她的颁奖辞,每一个字都是对她爱国爱港之心的致敬。
“四十年前,你说有件事值得做;四十年后,你说有些事必须做!逾古稀而不辞,虽千万人而往。超越港岛的远见,不让须眉的担当。爱青年,更爱香港,是美心,更是良心。”

把大班和美心放在一起比较,就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有的企业家只是想割你韭菜,本质上就是商人角色,而伍淑清这种,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她以家国为重,把个人利益抛于脑后。
月饼会过期,但爱国心不会。
当某些品牌在“港独”阴影下龟缩,美心则证明:真正的商业传奇,从不是赚快钱的巧劲,而是守得住底线的真功夫。
写在最后
当大班的冰皮月饼在二手平台被炒至千元天价,当“绝版”“孤品”的标签掩盖不住品牌曾沾染的污点,实际上,有些“情怀”不过是资本最后的遮羞布。
从门店接连倒闭到欠薪3500万,大班的衰落轨迹写满警示,而美心的货架前,永远排着最长的队。

图源:点新闻
一块月饼,两种结局。
大班的“绝版”是被钉在商业耻辱柱上的注脚,美心的“热销”则是爱国企业的勋章。

图源:网友评论
这或许就是市场最朴素的法则:消费者用钱包投票,历史用时间筛选——那些把“家国”二字刻进骨血的企业,终将在岁月里越走越稳;而投机取巧、背离大义的玩家,终将被扫进时代的尘埃。
中秋的月光下,愿更多企业懂得,比“绝版”更珍贵的,是永远站在人民这边;比“天价”更有价值的,是永远守住做中国人的良心。
来源|品牌观察官、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