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中京东(9618)收购香港佳宝超市,这代表从此香港消费者能够买到更便宜的商品,这也代表以阿里、京东、拼多多为首的“新零售模式”持续席卷全球,大胆估计,5年内香港传统零售公司大概率被打残,必须在“关门大吉”与“被收购”两条路间做选择。
原因很简单:经济学讲的垄断三部曲,一个词总结就是“wasabi”(首先降价,消费者哇哇声;然后厮杀,踢对手出局;最后加价,戆居居啦)。套用在此,对比一众香港传统零售公司,内地电商正在降维打击,厮杀当中,双方竞争力不在同一维度。一众内地传统零售公司就是样板,连年亏损,一早“戆居居”!
且从头说起,今年7月京东以40亿元的价格收购香港佳宝超市70%股权,交易包括佳宝逾90家门店及房地产资产,京东同时成立“创新零售——佳宝业务部”,委任香港佳宝创始人林晓毅出任该业务部负责人。
这宗交易金额不大,惟个中意义重大,这代表内地电商在全球持续扩张。敲敲黑板,京东收购佳宝后成立了一个“创新零售——佳宝业务部”,这个名称折射的是京东收购背后的盘算及布局,这是京东出海的第一步,之后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几年内地电商出海势头锐不可挡,阿里巴巴(9988)旗下的速卖通(Aliexpress)、快时尚电商平台希音(Shein)、拼多多旗下的Temu、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 Shop,被业界称为“出海四小龙”。
“出海四小龙”奉行的就是“新零售模式”,所谓“新零售模式”并非由内地电商发明,却是由内地电商发扬光大。2016年阿里巴巴前董事长马云提出一个讲法:“(自当年起)未来10年20年之后没有电子商务只有新零售”。“新零售”是指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来支援线上的资讯流、资金流、商流,以及线下的服务体验及物流配送的一种全通路零售模式。马云认为,未来可能会有60%至80%的零售属于新零售。
更具体地讲,以“出海四小龙”为代表的内地电商一个杀手锏在于:从工厂直通消费者,平台在中间采取“全托管模式”,即商家提供货物,平台负责售卖、运营和物流等工作,大幅压低成本与售价。平台还会通过核价,确保上架商品价格保持在低位。
对比亚马逊等其他地区的电商平台,依托于中国内地的制造业,内地电商的上架商品价格更低、选择更多、运货更快……这也意味着更强的竞争力,内地电商的“新零售模式”正以无可匹敌的姿态席卷全球。
京东并不在“出海四小龙”里面,其打法更为稳打稳扎。无论如何,目前来看香港一众传统零售公司根本没有招架之力:经营“永安百货”的永安(289)、经营“SOGO百货”的利福中国(2136)、经营“先施百货”的先施(244)、经营“AEON百货”的永旺(984),去年盈利全部为负值。其中很多香港市民喜欢逛的AEON百货,其控股公司永旺净资产连年下跌,最新为负5.29亿元,不由让人担心还能捱多久。
其他香港传统零售公司方面:经营“日本城”的国际家居零售(1373),近年盈利持续下滑,不断大铺搬细铺;经营“阿信屋”的CEC国际(759),过去两年盈利皆为负值;经营“优品360”的优品360(2360),算是难得的逆市奇葩;经营“圣安娜”连锁饼屋的利亚零售(831),盈利同样大幅下滑,今年积极转型卖“两餸饭”;经营“HKTVmall” 网购平台的香港科技探索(1137)盘子太小,规模效益有限。
总结一下,香港传统零售公司中,圣安娜饼屋卖“两餸饭”是个好尝试,惟转型幅度远远不够;HKTVmall方向对了惟规模效益有限,与一众内地跨境电商打造出来的“新零售模式”比较,一众香港传统零售公司就是“几只走地鸡”,不信?看看内地同业的现状就知道了。有没有什么办法可想?有的,勉强的办法还是有的,在此吊吊读者胃口,另文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