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靠扫地机器人起家的小家电企业,突然宣称要造对标布加迪的超级豪车、做能与华为小米“三分天下”的高端手机——追觅科技近期抛出的跨界计划,在科技圈掀起广泛关注。
“PPT造车”“用概念炒估值”的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而追觅创始人俞浩却在社交平台坚定表态:“无畏不一定来自无知,我们做过资金测算,有压力但可以承受。”
9月23日追觅也在接受《星岛》记者采访时表示,追觅汽车定位立足全球的新能源超豪华汽车品牌,希望从高端市场切入,抓住智能化升级之下的超豪华汽车空白市场。
一边是公司不足百亿元的年营收体量,一边是千亿级投入的硬核赛道,追觅的跨界底色究竟如何?这场看似“天方夜谭”的豪赌,背后藏着怎样的逻辑与风险?
追觅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智能硬件品牌,总部位于苏州,其创始人俞浩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航天专业,是清华大学科技平台——“天空工场”的创始人。
目前,追觅主营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吸尘器、吹风机、除螨仪、空气净化器等产品,据市场机构IDC数据,在扫地机器人赛道,追觅2024年以8%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五。
经过多年发展,扫地机器人赛道市场已趋于饱和,头部厂家之间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行业“内卷”背景下,头部厂家纷纷探索拓展业务面进行转型。但追觅大概是这批扫地机器人品牌里最高调、步子迈得最大的一家。
追觅在对外宣传中刻画出了其野心图景:打造“人—车—家—宇宙”生态,比雷军+马斯克合起来的愿景还要大。
汽车业务方面,追觅直接锚定超级豪车领域。追觅创始人兼CEO俞浩设想:汽车业务划分为追觅汽车和星空汽车两大品牌,前者主做对标布加迪的车型,有电动和增程式版本;后者投资孵化子公司,对标库里南、宾利的车型,“可以完全PK理想汽车”。追觅也向《星岛》表示,公司目前已组建了近千人的造车团队,核心在国内,海外团队也在同步搭建中。
9月17日,追觅汽车官方微博还对外发布了汽车的设计外观图,形似布加迪的车身与无B柱和后视镜的设计有一股浓浓的AI绘图味。——这些都显示着,追觅对于造车一事还只停留在很前期的概念设计层面。
追觅也对《星岛》记者表示,追觅汽车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计划于年底美国CES展首发,2027年上市推出。
而在竞争格局已经几乎“锁死”的手机领域,俞浩更是敢想:“走五千元以上高端路线,与华为、小米三分天下”。公司宣布首款追觅手机搭载天文级摄像头,已经在海外获亿元订单。
和汽车业务一样,追觅手机依旧只有图文宣传物料,并没有实体机或者实验室产品对外展出。
汽车和手机都是技术集大成之领域,资金投入量大且不说,供应链条长且复杂,市场竞争更是激烈无比。两个市场目前发展已非常成熟,几乎只能容下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厮杀”的空间,追觅凭何入局挑战?
2024年10月,追觅创始人兼CEO俞浩在个人微博中称:“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一台扫地机与一台汽车的共通之处,比外表看起来要多得多。”
扫地机器人与汽车,这在汽车行业人士看来相差甚远,所谓的“技术复用”更像是一种“幻觉”。
据《星岛》了解,追觅的技术沉淀主要在以高速数字马达技术为核心的扫地机器人、吹风机等家电产品上,并在这些产品上衍生积累了AI算法、运动控制等技术。
追觅对《星岛》记者称,在超级马达加持下,将带来极致的动力体验,追觅的目标是要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
国科新能创投创始合伙人方建华对《星岛》指出,追觅积累的技术与汽车所需技术不在一个量级和层级上。任何产品从消费级到工业级再到车规级,每一级之间都存在很大区别,而作为消费级产品的扫地机器人技术,无法照搬移植到汽车上。
方建华表示:“从南边50多度高温到北边零下40度低温,从平地到颠簸路段,从低速到高速行驶,车规级产品和技术使用场景与环境相对稳定的室内完全不同。车的防尘、防水、防霉、设计寿命、安全等技术要求也在更高的维度上。”
事实上,2017年老牌家电企业戴森就曾宣布投资20亿英镑研发电动车,试图将家电领域的马达、电池技术移植到汽车上,但最终因“无法实现商业可行性”在2019年放弃。
国内扫地机器人行业龙头石头科技也将业务伸向新能源领域,在2024年推出“极石汽车”,但上市至今累积交付也才一万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