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5年下半年围绕城市更新的各项配套政策,亦有望加速落地。
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中。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7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数据,投资端、销售端、资金端均继续下滑。
投资端,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下降12%,跌幅较1~6月扩大0.8个百分点,属于历史较低水平。据此测算,7月单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7%,降幅比6月份扩大4.1个百分点,为年内最大降幅。
从影响投资的几个重要指标看,1~7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9.4%,降幅比1~6月收窄0.6个百分点,该指标连续4个月降幅收窄,显示出新开工指标在积极改善。但施工面积同比下跌9.2%,跌幅扩大0.1个百分点;竣工面积同比下跌16.5%,跌幅扩大1.7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或与高温多雨天气影响施工有关。
更直接的因素,还是7月土地交易规模的下滑。据克而瑞数据,7月全国土地成交建筑面积5.5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4.2%,为二季度以来最大同比降幅。
销售端也在放缓。1~7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156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降幅比1~6月扩大0.5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9566亿元,同比下降6.5%,降幅扩大1个百分点。销售额降幅明显大于销售面积,意味着开发商降价幅度在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推算,7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709万平方米,销售额5325亿元,分别环比下滑46%和48%。
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环比下降462万平方米,连续5个月减少,行业库存压力持续减轻。这也和房源供给偏少有关。
房价继续回落。1~7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为9613元/平方米,同比下滑2.4%。7月份 70个大中城市中,仅6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比6月份减少8个;仅1个城市二手房价格上涨。
房企资金来源增速也在下降。1~7月,房企到位资金同比下降7.5%,降幅较1~6月扩大1.3个百分点,且已连续4个月下滑。其中,国内银行贷款同比增速由1~6月的0.6%降至0.1%,但仍保持正增长;自筹资金同比下降8.5%,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定金与预收款同比下降9.9%,降幅扩大2.4个百分点。
央行数据披露,7月,居民贷款减少4893亿元,同比多减3021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由个人住房贷款构成)减少1100亿元,同比多减1200亿元。
7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3.34,较6月份下降0.26,已连续4个月回落。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称,去年9月26日以来,政策对于房地产的提振效应逐渐耗散,市场仍处于震荡寻底状态。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数据,二季度居民部门杠杆率降至61.1%,为2023年以来最低水平。收入预期偏弱叠加房价持续下行,居民加杠杆意愿较弱,商品房去化周期进一步拉长。
这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在谈及投资数据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比1~6月份回落。投资名义增速的回落,既有部分地区高温暴雨频发、影响项目工程施工的短期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企业竞争加剧、投资收益下降的影响,还有我国转型发展过程中传统行业投资动能在减弱,新兴行业成长尚难以完全对冲的原因。
虽未点名房地产,但房地产开发投资无疑是较大影响因素。若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能达到5.3%。1~7月份,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5%;若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3.9%。
“投资增长面临的压力是阶段性的,对此要全面看待。从未来发展看,我国投资空间潜力依然巨大,我国人均资本存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补齐民生短板都需要加大投入。”付凌晖说。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房地产相关工作时,仅有一句:“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但同时也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这意味着要落实好已出台的财政货币政策,做好政策接续,不搞大拐弯;“增加灵活性预见性”的提法则意味着增量政策随时在路上,形势平稳时“隐而不发”,形势有变时“果断出击”,包括及时追加预算、降准降息、取消房地产限制举措等。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表示,8月上旬北京率先出台楼市新政,信号意义明显,上海、深圳有望跟进。当前,推动市场止跌回稳仍是房地产政策核心目标,短期政策预计将继续聚焦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专项债收储等已出台政策的有效落实,同时下半年降息仍有一定空间,由此综合施策,激活需求,优化供给,稳定预期。预计下半年围绕城市更新的各项配套政策,亦有望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