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湾区资讯 查看内容

22万高才来了,香港却陷入了两难......

2025-8-14 10:29|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最近,香港人才政策的未来走向再次成了全城热议的焦点。过去几年,港府大力推出“高才通”等计划吸引人才来港,效果相当亮眼。截至2025年7月底,香港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共收到约51万宗申请,其中34万宗获批,已有超过2 ...
最近,香港人才政策的未来走向再次成了全城热议的焦点。


过去几年,港府大力推出“高才通”等计划吸引人才来港,效果相当亮眼。


截至2025年7月底,香港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共收到约51万宗申请,其中34万宗获批,已有超过22万名人才抵港。


图源:大公文汇


从今年年初开始,首批高才通签证陆续到期,续签问题就成为了港漂朋友们最关心的话题。


不过大家发现,签证好像没有那么容易审批成功。


在内地社交平台上,续签被拒、续签年限被缩短的案例屡屡出现:


图源:小红书


那种“来了就批三年”的说,也早就被官方澄清——批几年要看实际情况,最重要的是需要确保申请人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3年只是最长限额,不是人人保证。


图源:大公文汇


这样的举措不禁让大家开始担忧,香港的人才政策,似乎开始收紧了?!


人才政策的两面性


在这股讨论热潮中,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的声音格外引人注目。


自7月31日港府出台政策整治“考试移民”现象后,他在短短10天里连发4篇帖文,都是在谈人才政策。


图源:香港01


他的立场很明确:吸引人才来港的政策大方向是对的,但同时也要看到另一面——如果引进人才的节奏、规模不加控制,未来可能会给香港带来很大的社会压力。


梁振英举了个老例子——“双非”来港产子。


在2012年停止“双非”政策前,香港累计有20万“双非”儿童出生。


这些孩子大部分都在内地上学,如今都在升学年纪(约17岁),并且为了考香港大学而回流,结果直接冲击到本地只有1.5万个学位的高校资源。


图源:网络


他认为,这种人口流动并没有解决香港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反而留下了学位紧张、资源分配失衡的后遗症。


他的担忧是,今后的人才计划如果不提前规划,可能会走上类似的老路。


毕竟,22万个获批申请里,如果有一半人带家属定居,那么香港的教育、医疗、住房等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图源:香港01


与此同时他还再度强调,香港的永久居民资格,要么是在港出生,要么就是连续居住七年。


如果把标准放松,就很有可能会带来居留权争议,包括“双非”以及人才计划子女的身份问题。


而这一切对港漂来说,就是正在面临的现实焦虑。


身份归属和政策困境


续签的不确定性、居留权的高门槛、身份长期化的无法保障,这些都成了港漂们心里的隐忧。


如果带着家人来港,孩子的教育、家庭的医疗、生活成本的上升,更是不得不算的长远账。


图源:星岛头条


而对港府来说,这也是一个两难的局面。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经济转型需要香港引进新的血液


而另一方面,公共资源和城市容量的瓶颈,又让“打开大门迎人”变得不那么轻松。


图源:星岛头条


人才政策,究竟该怎样走出一条既能留住人,又不拖垮本地资源的路?


留在香港的人,又该何去何从呢?


来源|港漂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