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新的8月,本是带着期待新的开始,但是有一批人却要面临失业的困境。
8月1日,长沙湾盈晖海鲜酒楼突然宣布即日结业,毫无预兆的结业通知,让员工们措手不及。

图源:香港01目前,餐饮业职工会现正协助超50名盈晖海鲜酒楼各部门的员工到劳工处落案,追讨金额约700万,其中涉及欠薪、代通知金、有薪假期和遣散费。
而同样在8月1日这一天,明星海鲜酒家也拉下闸门,正式关门大吉了。

该酒楼员工表示,近年香港整体经济不景,酒楼生意跌约三成,但领展仍续维持9年前租金,不肯让步,集团无法承受相关租金压力故结业。
仅一天相隔,在7月31日,位于太子的金满楼也关闭了,这也是金满楼在港的最后一家分店。

图源:星岛头条关店原因也是大同小异,由于租约到期后业主大幅加租,双方未能达成共识,只能选择结业。

这几年,香港老字号食肆接连退场,今年短短半年内,已有至少10家酒楼相继黯然离场,当中不乏35年老店金钟名都酒楼。
这些老字号镶嵌在香港的每一个角落,讲述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故事,如今一波波的闭店潮,像是一场城市记忆的集体退场。
喧嚣不复、门头不亮、味道不在,这些承载香港人美食记忆的老字号,在人力成本、租金、原材料和包装成本等多重夹击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香港老字号
集体倒在了2025上半年
2025年香港酒楼的结业潮,是从位于油麻地吴松街逾40年的老字号金山海鲜酒家开始的。

图源:Facebook@香港茶餐厅及美食关注组这家酒楼以平民镬气小炒打响名气,昔日曾经人头涌涌,“排到一街喺人喺度等位”。
如今也被迫在年初拉下了铁闸,不少街坊对于店铺的结业感到十分不舍。
从金山海鲜酒家开始,香港老牌餐厅就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在整个餐饮行业引发了强烈的连锁反应。
把时间拉到最近的一两个月,7月2日,在港36年历史、巅峰期拥有16家分店的鸿星中菜也宣布全线结业。

图源:香港01不仅全部门店关闭,还拖欠了600多万的员工薪资。
在结业公告里,鸿星中菜表示,其曾多次主动与个别业主磋商,要求租金调整或者暂缓缴付,但是最终都未能达成共识,最后只能宣布停业,并强调这个决定是无奈之举。
有陪伴了鸿星中菜从1间店到14间店的老员工表示,自己的整个青春都献给了鸿星中菜,但是最后突然结业连工资也没给,很心寒。

图源:香港文匯報香港老店的倒下,惋惜的是食客,可是那些为了餐厅拼搏了几十年的老员工更是可惜,他们一般年纪都比较大,在生活成本居高的香港,追讨薪资时间太长,同时还要重新找工作,在两重困境下,食宿难免是大一难题。
同一天,位于金钟统一中心、陪伴了港人喝了35年早茶的名都酒楼,也宣布要在今年9月27日关门。

6月6日,开业33年、曾建立了超过20个餐饮品牌的景乐集团突然通知员工终止业务。
猝不及防的结业通知,官方网站关闭,写字楼已经清空,只留下了面面相觑的员工和消费者。

作为一家拥有20个餐饮品牌的集团,景乐集团走的是高端路线,主要菜式集中在海外菜,比如德国菜、泰国菜、中东菜、日本菜等。
集团的创始人周骊莉,还赢得了“九龙兰桂坊一姐”的美誉。

图源:香港01可如今这个老字号在退场时也如此“狼狈”,不仅说关就关,毫无交代,而且仅结算了5至6月的员工薪金,却尚未支付代通知金、遣散费及假期补偿。
在6月的末尾,没等到中秋佳节的来临,首创出“冰皮月饼”的大班面包西饼就先倒下了。

大班面包西饼在全港的多家分店门外均张贴出告示,“近期受到很多难以预计且不可抗拒的冲击,逼于无奈做出此决定,对顾客及合作伙伴深表歉意。”

就这么短短一句话,大班面包西饼结束了它在香港41年的历史生涯,也将那份关于冰皮月饼的回忆封存在时光里。
尽管大班面包西饼的倒下有自身的原因,但是看到这个承载了每一年中秋美好寓意的品牌已经不在,还是无比唏嘘。
除此之外,33年的海皇粥店、44年的连锁茶餐厅“炖奶佬”,也都无一躲过这场闭店潮。

图源:香港文匯報不可否认,香港餐饮行业迎来了“变天”,那些弥漫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街坊老友间的寒暄笑语,随着闸门的拉下,也一同消失了。
但是在惋惜的同时,更要思考在不断转变的消费模式下,老店何以求生。
两餸饭崛起
香港人放下面子吃快餐
然而,对于这一波闭店潮,经济学家袁伟大基却认为,任何时代每一个时期都会经历阵痛期,总会有跟不上时代、或时代不需要的产业被淘汰,短暂的结业潮并不意外。
他认为香港的市道并不差,这点从数据上也可以窥见。
7月2日,香港政府统计处今日发表最新的零售业销货额数字。数据显示,2025年五月香港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为31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月上升2.4%。

说到底,不是市道变差,而是老字号依然固守原地。
在消费者需求和消费结构都在变的情况下,香港大部分老字号始终低不下高傲的头颅。
性价比低、服务态度差、菜品没创新,这些从以前被“嫌弃”到现在的香港特色,还是一如既往。
而在香港这一波餐饮寒冬中,两餸(sòng)饭却异军突起,这个廉价快餐如雨后春笋般在香港的土地上涌现。

图源:星岛头条从最开始主要集中在居住区,慢慢渗透到商业区、办公区,最后连港岛的中环、金钟、湾仔、铜锣湾这些核心区域也都“沦陷”了。
虽然被称为“穷人恩物”,但是它性价比高、荤素搭配、有菜有汤、饱腹感强,你很难想象,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还能吃到如此价格的餐食。

两菜一汤,经济实惠,在茶餐厅50元只能喝到一杯冻柠茶和煎蛋饭,还不一定能吃饱。

而两餸饭自选菜式,荤的、素的几十种,有的店甚至龙虾海鲜都有,最低售价不到20港元,最高也不会超过40元港币,“平靓正”就是它的金字招牌。

根据星岛记事的报道,2025年,全港两餸饭门店四年间激增115%,部分单店日销超 900 份,甚至出现了岱民餐厅这样拥有40多家分店的连锁品牌。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两餸饭从无人问津到风靡全港的逆袭之路。
以前被称为穷人快餐,但是现在连香港中产和白领们都抢着打卡。

两餸饭的走红,并非偶然,它凭借着“下饭、实惠、管饱”俘获了香港打工人的心,在当下的大环境,没有人会跟“物美价廉”过不去。

毕竟现在钱不好赚,港人的钱包也瘪了不少,能省一点是一点。
更何况,别看两餸饭的价格低,但是它也足够“真材实料”,种类多的让你眼花缭乱,超过十种菜品可供选择。

而且如果觉得两个菜不够,还可以点三个菜,就成了“三餸饭”。
两餸饭在香港广泛流行,可以说是经济寒冬下的生存智慧。
毕竟北上热潮让香港本地餐饮品牌只能眼睁睁看着客人流失,而两餸饭以极致性价比,成功地留住了最后的钱包。

图源:星岛记事根据“香港茶餐廳及美食關注组”的一项民间调查,香港有10家酒楼餐厅倒闭的同时,就会有16家两餸饭餐厅开出。
两餸饭的火热程度,甚至促使网友在脸书的两餸饭群组中主动绘制了“两餸饭地图”,该地图每月更新,逐渐成为新一代港人的实用生活指南。

两餸饭群组版主Andrew更是评论道,“不是经济差逼出两餸饭,而是新商业模式打败了旧秩序。”
老字号的黄昏
与两餸饭崛起
当连锁老字号餐厅的霓虹灯一盏盏熄灭,两餸饭的暖光正在街头巷尾亮起 —— 这并非预示着香港的饮食文化走向衰败或者消亡,反而恰恰体现了这座城市平民百姓的智慧与韧性的辉煌胜利。
在这场商业模式的迭代下, 蕴藏了香港人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与执着坚守,他们以最质朴的方式,诠释了何为真正的饮食魅力,何为生活的本真。

图源:香港文匯報时代车轮滚滚向前,这场饮食变迁对于老字号来说,更要与时俱进,抓到市场的“缝隙”,走小众、差异化的道路,同时配合积极的宣传策略,以及维持好的服务和食品品质。
来源|品牌观察官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