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企业动态 查看内容

这10个人,撑起中国便利店半边天

2025-8-8 15:28|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前言:深夜的写字楼亮着灯,凌晨的街道寂静无人,但总有一方灯火通明的空间,默默安放着都市人的“及时需求”。便利店已逐渐从初代“小卖部”,变成了现代生活“小确幸”的灯塔,深深嵌入城市运转的肌理。回望中国便 ...

前言:

深夜的写字楼亮着灯,凌晨的街道寂静无人,总有一方灯火通明的空间,默默安放着都市人“及时需求”。便利店逐渐从初代“小卖部”,变成了现代生活“小确幸”的灯塔深深嵌入城市运转的肌理。

回望中国便利店发展的峥嵘之路,10个名字与10个品牌紧密相连——美宜佳、天福、芙蓉兴盛、十足、红旗、见福、易站、金虎、唐久、每一天。他们并非天生巨头,许多只是从街头巷尾的夫妻店、小卖部起步,凭借对大众需求的洞察和韧劲,2025年中国便利店Top100的榜单中门店数量合计占比36.4%撑起了属于中国本土品牌的半边天。

10性创始人,带领着各自的企业,在中国广袤的消费市场上织就了一张强大的网络。他们深耕区域,精研民生,在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意里,悄然缔造了千店乃至万店俱乐部的传奇,更构筑了便利店行业坚韧而充满烟火气的独特风景线。


01.美宜佳 志坚


近期门店数突破40000家的美宜佳,其创始人叶志坚被广东零售业尊为东莞零售教父。这位1951年出生的企业家,早年任东莞市商业局副局长时成功引进雀巢等国际品牌,后掌舵东莞市糖酒集团。

1990年,一家由东莞糖酒公司创办的美佳超市,在东莞市的虎门镇开业了,这便是美宜佳的前身凭借播放流行歌曲、引入麻辣零食、推出10元送彩票活动,美佳超市很快实现了盈利

1997年,面对沃尔玛等外资巨头冲击,叶志坚捕捉到东莞特点,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东莞作为“世界工厂”,90%人口是外来务工者,缺乏传统市中心,大型商超难以全面覆盖。

“把店开到工业区去!”叶志坚果断决策。美宜佳避开外资盘踞的核心商圈,将门店扎根于工厂区周边和城中村,瞄准庞大的打工群体,很快实现“化整为零,遍地开花”。

2003年美宜佳以东莞为样板,向广东全省辐射,2011年门店突破3500家。2014年进入福建,2016年拓展湖南,形成华南、华中、华东五大区域总部,2023年门店数超3.2万家,覆盖200余城。

美宜佳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本土化加盟体系与供应链垂直整合,形成“低门槛强支持”的独特路径。

美宜佳2016年推出创新的"合伙加盟"模式,投资者只需投入30-35万元,每月支付1000元品牌使用费。还建立了"区域授权合作机制",与地方企业合作成立省级合资公司。供应链方面,美宜佳2006年成立彩田食品公司,2014年入股华雪冷链,自建物流体系。在全国布局冷链配送中心。

美宜佳每年投入过亿资金进行智能化升级。2002年引入海鼎信息系统,解决了最基础的进销存管理问题,2014年后,美宜佳加速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开发会员系统、接入外卖平台、搭建小程序商城。2017年接入美团/饿了么,2024年线上订单占比25%,月销破2亿。这种层层递进的数字化策略,确保了技术应用与业务发展的同步。

加盟模式创新、供应链深度管控、数字化与业态融合,这三板斧合力支撑着美宜佳不断发展,连续三年稳坐“中国便利店TOP100”头把交椅。


02.天福 欧阳华金


同在东莞,另一个便利店品牌也同样闪耀,那便是天福便利店。在全国前十名的便利店中,天福可能是唯一一个没有背景,依靠草根式创业闯荡出来的便利店品牌。天福集团董事长欧阳华金说。

从暨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他进入了东莞市糖酒集团工作,后因机缘巧合参与了美宜佳连锁品牌的创办工作。2004年,在国企改革的浪潮里,欧阳华金毅然选择放弃高管职位,揣着凑来的50万元创立了天福便利店。创业首年,他凌晨三四点蹲守工业区考察人流,在东莞开出100家加盟店;创业第二年,欧阳华金建立了创好物流公司,统一为加盟店送货。通过减少中间环节,直接为加盟商降低了运营成本,创造了盈利空间。

在东莞这座便利店之城,天福避开外资品牌盘踞的核心商圈,将枪口对准城乡结合部,通过低成本加盟制自建物流基地与冷链中心引入话费充值、快递代收等民生服务,将便利店变成社区生活枢纽等方式迅速在当地打出知名度。

2008年金融危机,工业区小店大批倒闭,天福却逆势扩张至湖南、江西;即使在疫情最艰难的2020年,天福各项指标比前年同期都有增长。在便利店+即时零售组合拳天福与京东合作社区拼团、上线政府储备肉投放,用刚需品类绑定民生需求。

欧阳华金的野心不止于规模。这位连州农家出身的掌门人,更想将天福打造成平民创业平台。在天福,员工不仅仅只是“打工”,工龄达到一定期限、对公司有一定贡献的管理人员,一般会获得购入公司股份的资格,成为公司的“股东”之一;而有毅力、有能力的员工更是可以自己争取机会前往某个区域与公司一起成立合资公司,成为公司的“合伙人”。

为了反哺乡土,欧阳华金在广东清远连州开设了米业公司,创立绿色大米品牌。提供种子、包销稻谷,让农民家门口致富

2023年,天福试水400外卖仓SKU翻倍、日销1.2万元,以10公里配送半径挑战传统便利店极限。欧阳华金说:便利店是民生事业,值得奋斗一辈子。这位中文系毕业的儒商,正用最硬的供应链、最暖的共富梦,书写草根商业的逆袭史诗


03.芙蓉兴盛 岳立华

南益阳的街头,2001年冒出了一家名为“芙蓉兴盛”的小超市。谁也没想到,这家由岳立华创立的12平米小店,会在二十余年后蜕变成中国便利店行业的标杆——门店突破2万家,业务覆盖16个省市,更以独特的“供应链革命”重塑了社区零售的规则。

芙蓉兴盛的发展有几个重要阶段:

创业初期避开与家乐福、沃尔玛等巨头的正面竞争,关闭所有100平米以上的门店,专注80平米以下的小店。

通过加盟模式快速扩张,2018年在全国15个城市达到1.2万家门店,2023年已超过2万家。自建强大的物流体系,覆盖省、市、区县、乡镇、村(社区)五级区域。

面对电商冲击,2014年岳立华开始孵化兴盛优选电商项目,经过4次迭代形成"预售+自提"的社区电商模式——店主兼任团长,预售生鲜后次日自提,既降低库存压力,又用高提成激活社群裂变。这套“预售+自提+五级仓配”体系,将便利店转化为前置仓,成功激活了线上业务,让生鲜从田间到乡镇仅需48小时,更获腾讯、今日资本押注,估值破10亿美元。

如今,芙蓉兴盛的物流网络已渗透至村级单位,日均处理百万订单,系统从湖南推向全国。2020年,京东集团公告以7亿美元战略投资兴盛优选。双方在数据、技术、仓储和短链物流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让偏远山区也能享受次日达服务。

从湖南的小批发部到万店连锁的零售巨头,芙蓉兴盛的每一次转型,都是对生态位的精准重构,也是中国零售企业在变革中寻找生存坐标的缩影。


04.十足 刘忠健


20015月,温州街道悄然亮起十足蓝绿色招牌这家仅50㎡的小店,以十步可达、十步购全命名,瞄准上班族、学生的即时需求:免费开水、微波加热、代缴水电费等人性化服务迅速俘获社区客群不到50家店便实现盈利

谁也未曾料到,这家脱胎于轴承制造巨头人本集团的小店,会在23年后以超4000家门店跻身全国便利店十强,成为浙江本土零售的扛旗者

2005年,十足迈出温州,以“直营为主、加盟为辅”策略攻占台州、金华等地,同时启动两大关键动作。

本土整合战——2011年收购菲林、真生活,2013年整合民丰、当家人,终结温州便利店“三足鼎立”,门店数破千;

自有品牌革命——2018年推出“久帕咖啡”、“本村生鲜”等近千款商品,鲜食占比超30%,提升毛利率。

2018年,十足总经理欧再福提出聚焦区域、做深做透战略,跨省步伐慎之又慎

首战江苏在苏州、无锡试水,复用浙江供应链模型。经两年调整,建成覆盖华东的15个温冷链中心+360台物流车网络;2024年进军山东,并在济南自建分仓,解决跨区配送痛点。同步开放十足+之上双品牌加盟,计划三到五年内,在济南开设600家门店,山东整体布局2000家门店

2024年与湖南千惠便利店战略合作,借力本土企业打开中部市场。2025520日,长沙128家店同日开业。至2025年,十足集团以十足、之上4381家店跻身全国便利店TOP9,连续多年稳坐“中国连锁便利店十强”的宝座。


05.红旗便利 曹世如


20006月,曹世如在成都开出第一家红旗连锁店,以服务大众、方便人民为宗旨,将便利店定位为社区好邻居。在电商尚未崛起的年代,红旗连锁敏锐抓住社区刚需:2003年率先推出公交卡充值服务,将便利店从卖货点升级为生活服务站

公司从成都起步,坚持以四川为中心、成都为核心的战略方针。是我国A股市场首家以便利连锁超市为主营业态的上市企业。真正的大步发展始于资本运作。2015年,红旗连锁开启并购狂潮3月收购红艳超市125家门店,6月拿下互惠超市388家门店,10月整合乐山四海超市,迅速完成对成都全域的毛细血管式覆盖;借并购获得温江物流中心,形成西河、簇桥、温江三仓联动,支撑一日五配的高效供应链。至2015年末,门店数突破2000家,实现成都每500米一家红旗的密集布局

当互联网冲击实体零售时,红旗连锁选择以服务生态+数字化构筑护城河。增加水电缴费、快递代收、储备肉投放等42项便民服务;建立红旗云大数据平台;常态化运营抖音直播,力推购物卡和生鲜爆品

这一阶段,红旗连锁完成从民企到国资的转身——引入四川商投成为控股股东,借力国资资源强化民生保供能力,入选四川省应急保供重点企业

2020年,红旗便利出川远征15家门店亮相兰州,标志其正式跨省。扩张采用轻资产模式以供应链系统、管理模式作价出资,仅持股合资公司20%门店专设四川特产区,豆瓣酱、火锅底料成兰州爆款,反向引入西北牛羊肉入川。

2025年,红旗连锁再押注技术革命布局机器人无人售货系统,与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合作,整合AI视觉识别、智能路径规划等技术。计划在川南地区建立第三个物流中心

纵观红旗连锁的历史,2000年成立至今,从代收水电费到投放储备肉,把便利二字炼成民生刚需;从并购川内诸侯到轻资产出川,用草根韧性书写区域零售的生存范本。如今,这位西南王手握25亿现金储备,正迈向更辽阔的战场。


06.见福便利店 张利

2006年,批发业老将张利在厦门创立见福便利店,取名见福——这是因为创建的时候国美很红,他就想国美”是把美国调过来,他把福建调过来叫建福,并演化成见福。创业首年,5家直营店全部盈利,然而门店扩至50家时遇到了亏损。彼时同行点醒他:“熬够7年、突破200家才能盈利”。张利咬牙坚守,果真在第7年(2013年)跨过200家盈亏平衡线,

在商业模式方面,见福采用"二八原则"特许加盟模式,即直营店约占20%,加盟店占80%。早期是100%全托管门店,到100家左右开始发展加盟挺过生存危机后,见福开启裂变式扩张2013年后开始加速向福建省内布局。2015年斥资2.5亿元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后来升级为占地75亩、总投资5.5亿元的见福产业园区。这个园区把仓储物流和鲜食、烘焙等食品制造环节联通,形成了产业集群。2015年底门店数达到500家。2017年见福与微软合作,引入CRM人脸识别系统,开启智慧零售新时代。到2024年,见福便利店以3035家门店跻身中国便利店TOP11

见福便利店的发展潜力在资本市场也颇受认可,2018年获得红杉资本天使轮投资,2020年获得京东战略投资,京东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20%。与京东合作后,见福上线京东到家,并借助京东物流支持跨区域扩张。如今,门头上“微笑福哥”的logo已从厦门巷口飘向长江两岸。


07.易站 洪庞青


20031111日,深圳龙华街道办景龙新村161号,一家名为易站24小时便利店悄然开业。谁也想不到,这家由洪庞青倾注30万积蓄创办的小店,会在21年后蜕变成中国便利店行业的标杆——门店突破3000家,年服务人次超1亿,更以财神IP”“便利店+”模式重塑行业规则。

洪庞青的创业史充满传奇色彩。1970年出生于广东揭阳农家的他,初一退学后骑着二八大杠贩卖蔬果,未满16岁便在风雨中开启商业启蒙1989年,18岁的洪庞青只身闯荡深圳,从潮州饭馆的洗碗工做起,一年后接手厨房成为厨师,再借3万元盘下饭店,完成从打工者到老板的蜕变。此后,他尝试过超市、五金行、服装店等多业态经营,最终在2003年瞄准24小时便利店赛道。

首家易站店开业初期,日均销售额不足千元,亲友质疑声不断。但洪庞青坚信便利店是15分钟生活圈的刚需,力排众议开出第二家店。两个月后,新店扭亏为盈,易站由此驶入发展快车道。洪庞青避开外资盘踞的深圳核心区,扎根龙华、宝安等外来人口密集的城中村,以低价加盟(初期仅数万元)吸引草根创业者

2003年至2015年,易站以慢功夫打磨商业模式98%门店为加盟店,总部提供无条件退货、选址指导、商品配送等全流程支持;2007年引入科脉供应链系统,2008年裂变出150家门店;2009年升级为立体信息化方案,实现门店下单-系统自动补货的高效流程;

2015年牵手品牌策划专家叶茂中,打造易财神”IP,将中国传统财神符号融入门店设计,提出中国人自己的便利店口号,构建品牌护城河。2016年完成广东首家便利店股份制改制,2018年门店破千,2023年以2800家店跻身全国便利店TOP10,超越全家成为最大黑马

截至2025年,易站门店突破3000家,覆盖广东、江西等地,成为华南区域便利店龙头。


08.金虎便利 金根虎


2001年,山西太原,金根虎用十年副食批发积累的10万元,在并州路开出了第一家金虎便利店。这家不足80平米的小店,首次将24小时营业、代收快递等便民服务引入太原社区,更以“1元矿泉水+会员二维码的创新拉新策略,在三年内裂变出50家门店,奠定社区管家的定位。

金虎的崛起深嵌着创始人金根虎的生存智慧。1989年下岗后,他摆地摊、跑批发,1991年创立金立诚实业有限公司,从酒水饮料代理起家。2000年,他敏锐捕捉到太原零售市场的空白——当时太原便利店密度仅为东京的1/202001年,金虎、达客隆、寸草心三家合并,正式成立太原市金虎连锁超市配送有限公司,以社区型门店+24小时服务模式快速扩张。2006年,金虎收购本土快餐品牌早早便利,试水鲜食业务,为后续差异化竞争埋下伏笔。

在太原,金虎创造了中国便利店行业的奇迹:截至2025年,门店突破2432家,平均每500米就有一家店,覆盖91.8%的社区。这种饱和式布局背后,是金虎对社区服务的极致挖掘。除了常规的服务外,太原90%的门店设顾客卫生间,夜间营业额占比超40%;通过“1元矿泉水+二维码”自然引流,会员数突破200万。推出“普通会员+尊享会员”分级制度,尊享会员享85折优惠和54张优惠券。

2018年金虎落地山西首家无人便利店,扫码进门、AI识别商品、5秒支付离店,试水“24小时零人力”模式。2024年中国便利店百强榜上,金虎以2432家门店反超唐久,首次登顶山西便利店榜首。


09.唐久便利 杨文斌


1996年,山西商人杨文斌在日本考察时被7-Eleven24小时便利业态震撼,两年后便在太原开出首家唐久便利。这家100多平米的社区小店,首次引入电饭锅煮玉米、冷藏酸奶等即食服务,更以三步一唐久,五步一金虎的密度,在太原织就了一张24小时生活网。

唐久的早期发展深嵌着日本便利店的基因。1998年首店开业时,杨文斌便复制7-Eleven24小时营业模式,但很快发现本土化改造的必要性:山西人爱喝陈醋、吃面食,唐久便在货架上增设散装陈醋桶,开发出和面服务”——顾客带面粉来店,店员免费帮忙揉面。这种社区管家的定位,让唐久在太原市场站稳脚跟。

2006年唐久投建华北地区首个现代化物流中心,占地4万平方米,采用电子标签、传送带等工具。这一地基工程让唐久在2018年门店突破1500家时,仍能保持高效的商品流转。2009年建成冷链配送中心,实现了生鲜、熟食等商品的日配能力。

唐久的特色在于坚持不拿融资,稳扎稳打,在牢牢占据某一地区后才向邻近省市扩张2010年西安唐久便利连锁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唐久便利正式进军西安市场。西安地区第一家门店同年7月顺利开业。2020唐久建成山西首家SC认证冷链鲜食工厂,推出唐久餐系列便当,成为第一大盈利品类。2021年成立郑州分公司,进军中原市场。2023年开始在山西多个地级市开放加盟业务。截至2024年,门店2300家,年销售额超50亿元。2024年中国便利店百强榜上排名第15


10 .每一天 张培彦


20106月,西安东新街万达广场旁,一家名为每一天24小时便利店悄然开业。这家由蒙牛前高管张培彦创立的小店,以月盈1的业绩开启传奇。凭借在西安多年的工作经验,迅速在人流密集区域开设5家门店,单店月盈利超2万元。

2012年,每一天门店突破100家,形成社区管家定位。张培彦创造性地将快消品行业经验融入便利店运营,初步形成规模效应。

为了解决供应链效率问题,2016年张培彦在西安建成近2万㎡立体仓储中心,配备低温/冷冻库,实现常温、低温、冷冻商品统一配送;推出帮便利B2B供应链平台,以供应链优势吸引加盟商,门店迅速覆盖陕西、河南、内蒙古城市;2018年投资5.3亿元建设西咸新区电商产业园,集成集团总部、鲜食工厂、物流中心,支撑千店级配送需求。

2018年获春晓资本A轮投资后,张培彦将资金投向四大领域:智慧物流大数据平台门店数字化以及多业态试验——孵化社区生鲜店、无人货架,将便利店转化为前置仓+自提点

2024年,门店达2210家,跻身全国便利店TOP16“不管今天明天都要过好每一天”,这是张培彦对生活的态度,也是对便利店事业的要求。在更新的便利店时代,这位蒙牛出身的“西北狼”正不断向区域零售更广阔的征途进发。


结语:


回看CCFA发发布的《2024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前10名品牌门店占比高达63%(约7.8万家),剩余90家品牌分食37%份额。其中本土便利店的崛起史,更像是一部由草根书写的民生史诗。它们不似外资品牌精耕样板间,而是毛细血管下沉美宜佳日均拓店10家,2025年突破4万家;天福计划2025年冲刺1万家,并购区域品牌加速整合

从欧阳华金点亮的第一盏灯,到岳立华将店铺成社区神经网络;从区域密度到全国扩张——这些掌舵者用半生坚守,将便利店从舶来品炼成中国式刚需。他们把话费充值、爱心餐食、民生需求焊进街巷褶皱;他们鲜少谈论第三空间,却在鲜食工厂、五级物流网和AI系统中埋下供应链的护城河。

如今,便利店百强榜单上,本土品牌已占据8成以上便利店的故事没有终章。正如欧阳华金所言:便利店是民生事业,值得奋斗一辈子。 街角每盏24小时亮起的店招,都是本土零售力量崛起最鲜活的注解

来源|零售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