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晚,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布广东蚊子活跃度气象指数:预计未来一周(8月1日—7日),广东大部地区蚊子活跃,其中珠三角、粤东、粤西人口密集区蚊子非常活跃;粤北部分地区蚊子较为活跃。
有关部门提示,最近基孔肯雅热多发,请公众要积极行动起来,及时清理家中及周边积水,安装纱门纱窗或使用蚊帐。气温变化影响蚊子活跃度,尤其在日出后2小时及日落前2小时为伊蚊活动高峰,请市民朋友做好防护措施,谨防蚊虫侵扰。
随着疫情的波动,很多人关心,我们如何推测疫情的走向?又能否判断这波疫情什么时候达峰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气候变化与健康全球联盟主席刘起勇表示,由于病毒在蚊子体内需要繁殖发育,再繁殖扩增,到唾液腺以后才有传播力,这个就是外潜伏期,再加上人感染后的潜伏期,所以基孔肯雅热要比一般的传染病要复杂一些。在判定它的流行和达峰方面,会相对比较困难,在控制的时候也会出现滞后的现象。但是只要我们按照蚊媒传染病防控的策略措施加强防控,还是基本可以判定的。
最近,有些北方省份的网友也发现了黑白花的白纹伊蚊,那么目前这种可以传染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蚊子在我国分布的情况如何?相应的传播风险如何呢
刘起勇表示,由于气候变化,特别是气候变暖驱动,白纹伊蚊在向北扩散,范围相当广泛。当然,北方地区的传播风险要比南方低,需要有警觉性,但是不必紧张。需要加强防蚊,清积水、灭蚊虫,把风险尽量降到最低。
不少网友分享了一些土方法来驱蚊,比如在家里用艾草、中草药香囊,或者种植相应的植物,那么这些方法能不能达成驱蚊效果呢?
刘起勇表示,这些东西有一定的驱避效果,但是都没有保障。我们在实验室里做过大量实验,用比较标准的方法去测定,确实有一定的效果。
日前,广东各地各出奇招,佛山市禅城区在当地公园投放数千条“灭蚊鱼”。都放了哪些鱼?投放鱼苗能否达到减少蚊虫的目呢?
刘起勇表示,释放鱼类来控制蚊虫,这是属于生物防治,是比较生态环保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要提倡的。当然针对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防控,它的贡献是有限的,因为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它的生态习性非常独特,喜欢孳生在小型水体。那显然很多的这种小型积水它是不适合释放鱼类的,针对不同的疾病肯定是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