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国内外资讯 查看内容

以“警情通报”包装的造谣应严惩不贷|街谈巷议

2025-7-27 16:17|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智者并非时时在场。谣言于是往往迅速长出翅膀,上穷碧落下黄泉,有一些谣言连死人的棺材板都压不住。天下苦网络谣言久矣。从健康到科普,从生理到心理,从个人到群体,谣言无孔不入。虽然有关部 ...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智者并非时时在场。谣言于是往往迅速长出翅膀,上穷碧落下黄泉,有一些谣言连死人的棺材板都压不住。


天下苦网络谣言久矣。从健康到科普,从生理到心理,从个人到群体,谣言无孔不入。虽然有关部门持续开展网络清朗行动,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或是为了流量,或是为了出位,甚至仅仅是出于无聊的恶作剧,谣言都如瓜瓞绵绵不绝如缕。


很多时候,谣言颠覆了常识、干扰了视听、煽动了情绪、带偏了方向。最近似乎出现了一种新型谣言,那就是以“警情通报”的形式对谣言进行包装,由于其细节完备、格式逼真,更能起到混淆视听、蛊惑人心的效果。


7月27日,网传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带走调查。释永信是否有问题、是否被带走,有待司法机关的权威结论。但是很快网络上出现了一张所谓“警情通报”的截图,谓释永信欲意潜逃美国被有关部门拦截,并称其有51位情人、174个子女云云。开封市公安局官方微博随后表示,这个通报是假的,请大家不要再传播。


在法治社会,任何谣言都是对社会契约的背叛,都是对社会信任资产的蚕食。同样是最近的事,有网民以“警情通报”的方式就杭州自来水事件造谣,目前已被查获并刑拘。


警情通报属于国家机关公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是要入刑的。对以“警情通报”包装的造谣者就应该严惩不贷。


如你所知,警情通报有固定的模板,警徽高悬,蓝底白字,庄重肃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符号的权威感。这一权威符号回应的是民众关切,体现的是司法庄严。面对权威符号,普通人会本能地降低质疑心理。谣言穿上“警情”的外衣,公然复制警徽、套用模板,这是对司法体系的亵渎,是对民众心理的嘲弄。这样的造谣者,休想逃得了法律的制裁。


在泥沙俱下的信息洪流中,警情通报是民众最信赖的指南针,容不得造谣者轻佻的涂抹。但从根本上,在网络时代,能不能抢在谣言前面,及时发布真相,回应公众关切,最大限度地挤压谣言存活的空间,这是所有治理部门都要长期面对的一门功课。



摘自羊城晚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