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际动力获得京东战略领投
众擎机器人完成近10亿元两轮融资
优必选斩获9051万元
全球最大人形机器人订单……
图源:图虫创意
近日,深圳机器人领域接连传来的三则重磅消息,犹如三重奏,奏响了产业加速发展的强音,也凸显了这座“创新之城”在中国机器人版图上的核心地位。作为全球“创新之城”,深圳正以“全链创新+产业赋能”加快拓展人形机器人这一新赛道。
在深圳,机器人产业产值和机器人企业总数,均为全国第一;上市公司数量和投融资事件数量,也为全国第一;企业创新活力,以及机器人产业链配套和生态,还是全国领先。
7月下旬,深圳机器人领域的三则消息震动业界: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逐际动力(LimX Dynamics)宣布获得由京东战略领投的新一轮融资。双方计划深化在零售、物流和服务等领域的协同探索,逐际动力自主研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开售。
图源:IC Photo
几乎同时,众擎机器人宣布近期连续完成Pre-A++轮和A1轮融资,总额逼近10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其投资方阵容强大,汇集了小鹏汽车旗下星航资本、京东、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等产业巨头,这已是众擎继年初获得中东和韩国知名资本融资后的又一次重大资本加持。
图源:IC Photo
更值得关注的是,港股上市公司优必选(9880.HK)在近期被披露中标了一个金额高达9051.15万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这一订单创下了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公开单笔中标金额的新高,其商业价值获得市场的真金白银认可。
图源:IC Photo
这组发生在7月下旬的“资本-技术-市场”三重奏,勾勒出深圳机器人产业的爆发曲线。天眼查数据显示,深圳已汇聚近6.7万家机器人企业,占广东省总量的37.65%,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深圳在机器人产业的统治力远不止于庞大的企业数量。2024年的数据令人瞩目: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达2012亿元,同比增长12.58%,稳居全国首位;拥有34家上市公司和9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均为全国之最;在摩根士丹利评选的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中,深圳企业独占7席,占中国大陆上榜企业的近四分之一。
这种爆发式增长源于深圳精心培育的独特“产业雨林”生态。
在大铲湾蓝色未来科技园,专注于机器人灵巧手的核心企业正在聚集。更著名的是“机器人谷”——位于阳台山与塘朗山之间的天然走廊。这里汇聚优必选、越疆科技等近百家机器人企业,以及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顶尖科研机构,形成从AI大模型到整机组装的完整链条。
当其他城市还在发放补贴时,深圳已将整座城市变为试验场。2025年将滚动开放不少于50个应用场景,覆盖工业制造、家庭服务、城市治理等全领域。这种策略效果显著:今年7月,越疆科技通过VR技术实现了深圳工程师实时操控1800公里外位于山东的机器人完成煎牛排并送餐;优必选的Walker S1人形机器人则在极氪智慧工厂的总装车间等复杂场景中,成功完成了分拣、搬运、精密装配等多种任务实训。在坂田星河WORLD片区,全国首个集机器人剧场、实验场、产业园区于一体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示范街区”正在建设中,将成为技术验证、产业协同和数据反哺的全链条超级试验场。
深圳机器人产业在资本、技术与市场的三重共振下展现出的活力,是其长期构建的“产业雨林”生态的自然结果。从密集的产业链集群到开放的城市级应用场景,再到贯穿“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商业落地”的闭环模式,深圳正通过扎实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创新路径,为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种依托全链条优势、深耕场景落地的模式,不仅是深圳保持机器人产业领先地位的关键,也为探索未来智能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和价值兑现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