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国内外资讯 查看内容

小暑至,何以消夏?莞香一缕自生凉 | 节绘岭南

2025-7-7 08:43|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2025年7月7日我们迎来了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小暑时节,万物渐盛,流萤飞舞,新米鲜香。此时的岭南,炎夏正盛大开场。湿热交缠之际,珠江东口岸飘来阵阵幽香,淡雅宜人,令人心静生凉。这奇香, ...


倏忽温风至

因循小暑来

2025年7月7日

我们迎来了夏季的第五个节气

小暑



小暑时节,万物渐盛,流萤飞舞,新米鲜香。此时的岭南,炎夏正盛大开场。


湿热交缠之际,珠江东口岸飘来阵阵幽香,淡雅宜人,令人心静生凉。这奇香,便是沉香珍品——莞香。


莞香千年前便择中了莞邑大地。东汉时期,岭南人就曾培植沉香。一炉好香,从培植到品香,需历经移植、折枝、开香门、采香、理香、拣香、窨香、合香等30余道工序,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甚至更久。莞香树本无香气,却从“开香门”后形成的“伤口”中结出独有的芳香。


莞香的雕刻加工。受访者供图


莞香的品种,似乎也诉说着岁月炼制,历久弥香。初开香门,为“白木香”;从旧香口凿出来,即为“镰头香”;莞香精品“牙香”,则来自多年开采的老香树;而老香头的香块,孕育了油质丰富的“沉香”。


氤氲缭绕上千年的莞香,曾一度濒临香脉断绝的困境。在东莞人的大力培植和悉心呵护下,这缕香气得以流转不绝。如今,东莞大岭山上,5000亩莞香林在山间绵延,葱郁成长。


勾香。受访者供图


千年以降,传承不息。经过数代传承与创新,香农们炼成独特的结香技艺。2014年,“莞香制作技艺”正式跻身国家级非遗之列。


如今的莞香,早已超越了品香的范畴。它融入文创、美食、戏剧等,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香文化体系。古韵与新风交融,使这香气不仅浸润华夏,更飘洋过海。


 香道表演。受访者供图

与非遗缠花技艺结合的沉香珠发簪。羊城晚报·羊城派资料图


寮步镇牙香街上,热闹场景重现百年前南粤名墟盛况;东莞市沉香文化博物馆里,“古法篆香”表演引游客驻足;即将在广州大剧院首演的新编粤剧《最是女儿香》,亦将呈现一段跨越千年的莞香情缘……


寮步香市交易场景。受访者供图


东莞市沉香文化博物馆馆长黄梅芬与莞香,亦有一段缘。


十年前,因被何镜堂院士设计打造的香博馆所吸引,她放弃跨国公司的工作,成为一名讲解员。这些年来,她以博物馆为窗,撰写英文讲解稿、录制英文版数字导览,向超40个国家及地区的访客讲述莞香的故事。


黄梅芬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暑热渐深,不妨择一间清斋雅室,点一炷莞香,既消炎夏,亦怡性情。

摘自羊城晚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