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选2025年香港最风光的外卖平台,一定非Keeta莫属。
这家由美团孵化的外卖新贵,不到两年就PK走了英国“老字号”Deliveroo,正式坐稳香港外卖行业第一的位置。在外卖三国杀中杀出重围,香港市场成了Keeta的江山。
不仅如此,Keeta的国际扩张步伐也是一个字——猛!
去年9月高调登陆沙特,短短几个月已覆盖当地所有核心城市,用户和订单双双爆发增长。今年5月,又官宣进军南美大国巴西,计划5年内投入10亿美元,打造全国配送网络,直接把外卖战场卷到了热情的拉丁世界。
讲真,不服都不行,这速度、这势头,活脱脱一个“外卖帝国”的气质。
可就在这看似顺风顺水的节奏中,Keeta却在大本营香港遇上了一波“硬仗”。
一场由外卖员发起的多区“暂停接单行动”,正把Keeta推上了风口浪尖。
最近几周,Keeta的外卖员先后在荃湾、九龙城、红磡、天水围等地集结,举行“暂停接单行动”,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
我们说Keeta车手现在“有火”,那到底火在哪?
简单来说,最让人“顶唔顺”的大概是以下几招“连环技”:
首先,单价一路向下滑。本来跑一单还能赚个四五十,现在三十几都算不错,两个单(所谓“孖单”)合起来才57元,跑完整个天水围,南到北、北到南,整整一小时。
还没算油费、停车费、电话费,最后一算:时薪比最低工资还低。“唔系做紧工,系做紧慈善。”
然后是抢单模式逼疯人。Keeta改成了“先抢先得”,不再自动派单。有车手吐槽:“正在骑电单车,见到新订单要即刻按,不按就没有啦,但按又危险,难道我有三只手?”
再来是孖单派得像考地理比赛。两个餐厅不顺路,两个客户也不顺路,全靠外卖员“悟性高”。
有车手收到过一张55元的单,从新蒲岗送到港岛,两头不着岸,跑完直接想删App。
有人笑说:“香港地铁都唔敢咁安排路线,Keeta真系敢。”
最后是繁忙时间没有补贴,心寒。
别的区域还有点高峰奖励,九龙城直接一刀砍掉,搞到车手之间互相对比,“点解你区有?我区冇?”待遇不统一,士气直接跳楼。
这些事不是个别车手发牢骚,而是连着几周都在各区爆发“暂停接单行动”行动。
从荃湾,到九龙城,再到天水围,三地接力,诉求几乎一模一样:加单价、取消抢单、改善派单逻辑、恢复补贴、保障安全。
面对此起彼伏的“暂停接单行动”潮,Keeta也不是没有回应。
在5月10日的官方声明中,Keeta表示:
单价因多种因素决定,包括订单距离、时段、需求等;
平台设有奖赏制度,完成一定单量可获额外奖金,单月最高可达8000元;
从4月起,已提升配送意外保额,由55万元提升至100万元,行业领先;
并称有9成活跃外卖员都拿过奖励。
平台还强调:我们尊重和平表达诉求,服务维持正常。
听上去……像是“我们挺你们的,但请先多接几张单”的节奏。
不过不少外卖员认为这根本没解决核心问题——为何单价降这么多?为何派单系统越来越苛刻?“你話有奖金,但你單價cut一半,我唔做到爆點攞到先叫bonus咩?”一位外卖大哥如是说。
送递员的质疑越来越多,Keeta如果希望和这群前线伙伴一起走得更远,也许是时候考虑一些更系统的调整:派单机制能不能更人性化?单价算法能不能讲清楚?
当然,除了派单制度风波,Keeta的“承包协议”也引发广泛关注。
想做Keeta外卖员?第一步:先签一份《独立承包商协议》。这份协议直接写明——你不是雇员,是“独立承包商”,不享受任何员工福利;若不同意,马上退出注册流程。
听起来有点合理对吧?自由契约嘛。
但问题是——外卖员真有那么多选择吗?明明平台规定上线时间、管派单、要打卡,还限制你接别家的单,这怎么听都像个“上司”,不是“合作伙伴”。
然而,香港的劳动法例几十年来,一直没把“平台经济”这种新型就业模式纳入规管范围,Keeta只是这场“旧法碰上新经济”矛盾中的最新一章。
目前,内地京东、美团都已经开始为骑手缴纳社保,平台角色正悄悄从“合约方”变成“雇主”。
那Keeta呢?已经做到香港第一,出海沙特、布局巴西,气势正盛——但脚下这片本地土地,还能否稳得住?
这场“暂停接单行动”,不只是要奖金那么简单,外卖员们想要的,是制度上的尊重,是不再被随时取代的安全感。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