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普普通通的家养鸡,宰杀后做成鸡肉,这是中国人饭桌上最诚恳的敬意。
但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么一盘常见的菜,竟然会要了人命。
5月15日,山东济宁某医院内送来了一个急诊病人,在经历了几天与死神的殊死搏斗后,却依旧没能挽回这个年轻人的生命,他还是因抢救无效离世。
而随着他去世原因的曝光,网友们再也坐不住了……
他叫马彬,今年28岁,是一个长相帅气的山东小伙。
跟女友恋爱几年后,他们在父母的祝福下,准备踏入婚姻的殿堂。
婚纱照里,马彬和女友温情依偎,看上去就是一对幸福的恋人。
今年4月底,马彬忙完手头上的事儿,回家筹备婚礼事宜。
而爷爷见到大孙子回来了,特意宰杀了家里一只疑似患了鸡瘟的鸡。
那盘鸡当晚没有吃完,存放在冰箱内,第二天,马彬和家人竟然继续吃。
4月29日,马彬开始觉得有点全身发热、头痛,整个人没有一点力气。
他以为自己感冒了,于是在家自行服用了一些药物,当体温降到正常温度之后,马彬和家人就没有在意了。
直到5月5日这天,马彬的情况突然急转直下,他开始不停地呕吐,甚至中间出现了休克。
家人吓得不轻,赶紧将他送往医院。
这一去,就直接被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医院给出的诊断书里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结果:肝衰竭、肝性脑病、凝血功能异常等各种并发症……情况相当凶险。
短短几天,马彬的身上插满了管子,整个人瘦得不成样子。
这个消息,对于马彬的家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他们怎么也想不通,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就突然病危了?
然而不管怎样,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救命。
因为马彬的病情需要大量的血液,让人感动的是,周边村子的人纷纷赶来,自愿为他输血。
30几个年轻壮汉,2万多毫升的鲜血,却依然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在经历了几天的抢救后,28岁的马彬不幸去世,此刻,他离自己的婚礼,只有一步之遥。
很多网友为他感到遗憾痛心的同时,也深深疑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突然发病?
在马彬的医疗诊断书中反馈,致使他发病的诱因可能是自制的鸡肉和隔夜菜。
看到这里,很多人倒吸一口凉气:
又是隔夜菜!
但也有人提出了疑问:一家人都吃了,怎么就他一个人出事了?
医生说,虽然当时很多人都吃了那盘鸡肉,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加上他可能吃的比别人多一点。
在腹痛之时没有及时就医,而是自行服药,导致肝脏代谢出了问题,病情耽误了,等他感觉很不舒服再去医院的时候,就成了这个结果了。
或许,此刻最自责的就是马彬的爷爷。
老人家只是单纯地想着等孙子回来,给他吃点好的。
他不想浪费食物,把隔夜菜放进冰箱继续吃,但没想到,自己的“节省”竟成了孙子的催命符。
马彬的这起悲剧,也给无数人敲响了警钟:
过度节俭,其实是一种更大的浪费。
因为那些精打细算节省出来的食物,很有可能埋着巨大的雷,一旦触碰,就是用生命和健康做代价。
节省节省,省出来的都是病。
中国的长辈们,年轻的时候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
他们身上有一个很明显的标签:穷怕了。
所以,他们生怕浪费食物,浪费金钱,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天打雷劈的原罪。
浙江杭州一对老年夫妻,平时生活非常节俭。
节俭到什么程度呢?
家里做的饭,一顿吃不完,就把剩菜放进冰箱,第二顿接着吃。
吃不完的,再和新鲜的菜,放在一起炒。
就这样,一个菜经常能吃上三天,每天都在吃剩饭菜。
4月份去体检,两个人吓了一跳,双双确诊了直肠癌。
反复翻炒的食物很容易积累亚硝酸盐,进入身体之后,就是癌症的诱因。
这世上最大的不值得,莫过于省下一笔小钱,却弄丢了最贵的健康。
有很多网友在网上说出自己爷爷奶奶的节省现状:
夏天冰箱坏了,奶奶把空调打开,为的不是凉快,而是一碗剩饭。
家里牛奶过期了,公公却舍不得扔掉。
硬着喝完拉肚子,刚好把家里的蒙脱石散用上了。
“爷爷舍不得开灯,怕浪费电。家人给他换了个声控的,他还是怕灯亮了,于是轻手轻脚地走,结果碰到柜子,手给撞骨折了。”
“老太太去医院照顾老伴儿,为省钱不想打出租硬是走过去,结果感冒肺炎住院,花了四五千,儿女们还得请假回来照顾爹妈。”
更离谱的是这个。
吉林的一个网友,老妈肝性脑病,花了3万多住ICU,好不容易抢救回来了,医生让吃药,一天三次。
她觉得药太贵了,私自改成一天2次,有时候还故意不吃。结果又复发了,又花了5万多住院。
你以为这次她终于乖乖地听医生话了?
不,人家有自己的想法。
因为老妈白蛋白过低,医生嘱咐出院后要吃鸡蛋蝉蛹,她又觉得蝉蛹太贵,死活不肯买不肯吃,结果又要去医院打白蛋白,500一瓶,打了20瓶。
这真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批爸妈。
前段时间“315”打假活动过后,很多网友纷纷喊话:快来我家冰箱打假!
而他们晒出的自家食物,真的让人大开眼界:
长了毛还舍不得扔的大饼,跟自家孩子岁数一样大的月饼,冻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僵尸肉”……
真是看得人心惊肉跳。
这些食物要真是吃下去,一家人直奔医院,根本扛不住。
节俭的确是美德,但过度的节俭,带来的就是困扰和危害。
网上有一个“烂梨思维”。
什么叫烂梨思维呢?
有个老太太买了筐梨,因为怕浪费,先挑烂掉的一只吃。
但天太热,第二天又有梨烂了,于是她又继续吃烂梨。
第三天、第四天......都是如此,放着好的,只吃烂的。
到最后好好的一筐梨,一只好的都没吃到,肚子还吃坏了。
仔细想想,我们的父母长辈,大部分都陷入了这种“烂梨思维”中。
时代的伤痛,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记,让他们觉得吃点好的,享受舒服的,是一种“羞耻”。
但现在,早就不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时代了,没有苦硬吃,真的是自己找罪受。
宁咬仙桃一口,不啃烂梨一筐。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把省吃俭用的钱,最后全部送到了医院。
那么,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怎么做呢?
一、用魔法打败魔法。
有网友说过自己和姥姥的故事。
她经常会买一些点心给姥姥吃,但姥姥一般都不舍得吃,直到那个点心过期又再去吃。
一次,她又买了点心给姥姥,眼看着就要过期了,她就直接把点心掰开,扔到院子里去喂鸡。
姥姥大惊失色,说:
这么好的东西你拿来喂鸡?
她轻描淡写地说:哪有多好?我在外面天天吃,食堂早上就吃这个,我都吃腻了。
一边说一边又要作势全部扔出去。
姥姥这才一把抓住点心,往自己嘴里塞。
还剩了点,姥姥说明天再吃。
网友“威胁”她,要是明天不吃,那就真的全部喂鸡算了,反正也要过期了。
于是,在她的监督下,她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方式一点点纠正了老人过度节省的毛病。
二、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慢慢影响。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听八卦,喜欢看养生文章,还信奉专家说的话。
我在网上或者外面,一旦看到类似“老太太吃隔夜饭去世”“老大爷不开空调中暑去世”、“大妈把纸壳子堆在家里招惹老鼠苍蝇被投诉罚款”等新闻,我都会变成八卦和故事,不愿其烦给父母讲。
网上还有一个小伙,把一些“不要吃隔夜饭”的宣言或者文字,用养生鸡汤的方式发出来,在很多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里刷屏。
还有一个博主,用AI把这些东西都制作成视频的方式,专属于老年人看的那种视频,改变了很多老年人的生活习惯。
我一般看到了,就会一键转发给他们,也会直接发家庭群里。
老年人总喜欢给我们发文章、发视频,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给他们发这样的视频和文章,总会慢慢改变他们。
我父母就是在我这样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操作下,慢慢改变了过来。
那个年代的老人,都有一种“享福羞耻症”,那是时代的阵痛,没有办法一下子根除。
给父母买东西,可以贵的东西往便宜了说,父母问收入,就少了往多了说,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花起来安心一点。
作为子女,我们可以先去理解,然后再慢慢改变他们。
一定要让父母明白:太过节俭,其实是对生命最大的浪费。
该省的时候省,该花的时候就要花,没有一件事,值得我们用生命和健康去做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