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尤其是当关键词围绕着“老师殴打学生”、“威胁孩子生命安全”时,舆论更是不饶人。某教学楼的三楼走廊上,一老师拎起学生,并把他抱到窗口佯装威胁要将其扔下去。“我儿子在学校托管写作业,作业写完之后,几个男同学拿水枪在教室里玩耍。
他不小心将水喷到了老师林某身上,林某当即在教室内掐住孩子脖子,扇他耳光。
随后更将孩子带至走廊,拎着孩子悬空探出3楼窗外进行吓唬威胁。
监控看得我脚都软了。”
顷刻间,舆论一边倒,全网都在指责这位老师不配为人师表,说他心理不正常,是在“杀人”。有人还人肉出了他的个人信息、家庭地址,说要对他进行报复。“林某在上数学拓展课时,学生陈某用水枪朝教师林某面部喷水,林某对该学生进行了不当惩戒,威胁该学生人身安全。
我局对林某作出记过处分,公安部门经立案调查,对林某作出行政拘留处理。”
从“孩子课余玩水枪不慎喷湿老师”,变成了“孩子在上课期间用水枪朝教师面部滋水”。数学拓展课,不知是正式的课内教学还是兴趣社团或者课后延时服务,但有一点,肯定不是自由活动或者下课时间。也就是说,老师正上着课,这个学生敢拿出水枪,明目张胆地朝老师脸上滋水。大家都当过学生,对老师意见再怎么大,顶多就是小声蛐蛐几句,还得背着人,生怕被老师听了去。这个孩子,敢当众用这么出格的方式侮辱老师,确实过分。我不支持体罚,这位老师的反应,同样过分,如同这位学生一样过分。在官方通报中,老师林某也承认行为失当:“是我的问题,我不推卸。”所以我今天想聊的是,假如你是老师,遇到一个这么不可理喻的熊孩子,你要怎么办?当然,我绝对不是支持这个老师的行为,上面就说了,他反应过激,万一失手,后果不堪设想。谁上课搞小动作,下一秒粉笔头就砸了过去,当场就会不留情面地批评。谁违反了班规校律,保准是罚站,写检讨,打手心,请家长一连套。开学那场家长会一结束,所有父母都恨不能跟班主任单独面谈,想让老师多管管自家孩子,上上心,完了还会叮嘱一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要是在学校不学好,您就放心大胆地治!”
孩子真要犯了错,父母来了多是不好意思地低头听老师训话,然后再用不成器的语气责骂孩子一通。我当然不是说那个年代粗犷的教育方式就比现在好,而是说曾经,体罚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教育手段。不管,自己良心过不去,还得避免他干扰课堂环境,更得挽回自己的师道尊严;某二中一位副校长为了维持课间秩序,制止一学生在走廊里大声喧哗。因此发生口角,学生与之激烈对骂,一口一个“X尼玛”。后来视频被人发到网上,争议太大,这位老师落得个什么结果呢。“张副校长从来到二中这些年一直都一步一个脚印,人品正直,这是公认的。
就是因为这样负责任的教师,敢管别人不敢管的事,才会让二中在歪风邪气中不受影响。
正是这样,才会落到这样的下场。”
家长知道后闹到学校,校方查清原委,称该学生在课堂上做其他学科作业,老师只是用格尺“扒拉”了学生一下,没有造成任何皮外伤。但家长不依不饶,多方调解,最终涉事老师和被打学生家长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中写明,该老师一次性赔付学生医药费等其他费用共计3万元,双方达成和解。还有一位重点班级老师,发现两名学生逃课,她把学生叫回,训斥之时依照班规进行惩戒,即用课本敲打了学生两下。学生家长知道后,又是报警,又是上访,还向老师索赔30万。迫于压力,学校和当地教育局对这位老师进行双重处分。学校这边,停了她一个月职,取消评优,师德考试默认不合格。北大教授陈向明在一次为毕业生所做的演讲中,提到自己的两难:遇到混沌未开的学生,教师该怎么办?是该和风细雨般地调教,在润物细无声中施加影响;还是该当头棒喝耳提面命;抑或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待学生自己顿悟?“对学生不要平均用力,有的学生今后有可能学有建树,同时能够继承你的衣钵,将学术思想传承下去;而有的学生是做不到的,对他们不必那么费神。”“不扶烂泥,不烫死猪,不渡无志,不弹牛琴,不补破罐,不翻咸鱼,不雕朽木。老师也是普通人,教书也是养家糊口的一份职业。不必苛求自己对每一个孩子都掏心掏肺,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值得的学生身上。一个上课朝老师脸上滋水的学生,背后定是站着一双蛮不讲理的熊家长。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当时忍气吞声,事后告知家长原委,对,就是中国孩子最怕的那招,找家长。就这种情况,如果家长还能无所谓不闻不问,那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大概率成为一个小流氓,自然有社会和法律管教。还是那句老话,这个社会,能管教孩子的不只家庭和学校,还有社会和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