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约行政长官李家超说,来港专才月薪中位数5万元,高于超本地劳工入息中位数2万元的水平,反映他们是具竞争力的人力资源。
李家超表示,政府近年积极吸纳人才,期望将香港打造高端人才汇聚的地方,而三中全会中提到支持港澳成为汇聚高端人才的高地,特区政府做了大量功夫及提供资助,希望培养本地人才,将香港成为区域高等教育枢纽。
他又说政府有大量工作吸引科技专才来港,不同人才计划过去两年吸引逾30万宗申请,超过20万宗获批,超过14万名申请人已来港工作,每月收入中位数约5万元,约四分之一高达10万元或以上,约一成达20万元或以上,高于本地入息中位数2万元的水平,反映他们是具竞争力的人力资源。

两个就业挂钩人才入境计划于近两个年度共批出逾10万申请,有逾4.3万宗个案来港担任长期职位,占整体近四成。据当局数字,这批来港做长工的人才,有逾四成半月入介乎于2万至4万元以下,为数最多;有逾一成月入2万元以下。劳福局称每宗个案涉及的职位性质、种类及合约长短各有不同,故薪酬水平存有差异,不宜直接比较。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长孙玉菡书面答复议员黄国提问,指两个就业挂钩人才入境计划、即一般就业政策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2023/24及2024/25年度分别批出62,597宗及47,322宗申请。经一般就业政策来港人才有约七成、即44,372宗获聘出任少于12个月的短期职位,余下近三成属长期职位。经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来港者则有逾四成半、21,772宗获批个案属短期职位,余下逾半属长期职位。当局称,入境处未有备存经两计划来港任职短期职位者从事行业及薪酬数字。至于任职长工的人才,经一般就业政策来港的以从事旅游业的人数最多;经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来港者,则以从事商业和贸易的最多。

据当局数字,经两计划来港任职长工的人才,月入以介乎于20,000至39,999元的最多,占整体46%,其次为介乎于40,000至79,999元,占整体约27%;月入20,000元以下的也有近6000人,占整体约13%。当局称每宗个案涉及的职位性质、种类及合约长短各有不同,因此薪酬水平存有差异, 不宜直接比较。 来源:港澳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