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
它们就是臭名昭著的非洲大蜗牛
千万别碰,寄生虫“成堆”
这种在广东“成灾”了的大蜗牛
其实不是广东“本地”蜗牛
它们是褐云玛瑙螺
(没错,蜗牛和螺其实属于同一家族)
大家习惯叫它非洲大蜗牛

为什么雨后
这么多蜗牛?
非洲大蜗牛平常只敢在草丛中潮湿处活动,到路上可能会干死,晒死。下雨后到处潮湿它才敢到处爬。

最可怕的是
生在野外的非洲大蜗牛非常脏!
它们的黏液或粪便里,可能携带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虫会导致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等疾病。
龙岗区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与促进科甘立勤说,大蜗牛寄生虫感染率高。根据相关文献报道——
在广州:褐云玛瑙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27.3%,感染度为72条/螺;
在深圳:褐云玛瑙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31.0%,感染度为介于89.2-154.2条/螺。
广州、深圳、江门等地褐云玛瑙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及感染度:

也就是说,一只非洲大蜗牛身上,很可能有上100条这种寄生虫。
这种广州管圆线虫
可能会对人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据了解,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寄生虫,能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它的终宿主是鼠,中间宿主包括褐云玛瑙螺、福寿螺、蛞蝓(即:鼻涕虫)等。
而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非正常宿主。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被感染的大蜗牛体内、排泄物、爬行留下的黏液中都会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
人可通过以下途径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① 生食或半生食被感染的螺肉;
② 伤口、黏膜与被感染的螺密切接触;
③ 食用被感染的螺污染的沙拉、蔬果、水。
专家介绍,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人体后可在人体各器官间移行,侵袭中枢神经、肺部、眼部等,造成脑膜炎、脑膜脑炎、视觉损伤甚至失明。
来看个令人痛心的案例——
不过,广州管圆线虫尽管可怕,但只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就能远离它——
① 不食用生螺肉;
② 避免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大蜗牛”的排泄物、黏液、组织;
③ 接触褐云玛瑙螺后注意清洁双手;
④ 注意螺与食物的隔离,避免蔬果、沙拉等食物被螺污染。
对于这个入侵有害物种
看到应该怎么除掉?
下次再看到大蜗牛
大家知道该怎么办了吧

随着夏季到来
蚊虫动物的活跃度也开始上升
除了“大蜗牛”外
以下这些常见“小动物”同样需要注意
这些你都记住了嘛?
赶紧转发告诉更多的人吧
来源:自深圳疾控、深圳卫健委、央视新闻、小红书、新浪微博、深圳大件事(nandusz)、N视频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