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香港,总会想着买买买——化妆品、护肤品、奢侈品、药品……一趟行程安排得明明白白,左手拿着购物清单,右手刷码买个不停!
但圈妹要提醒大家:在购买之前,一定要看清产品、问清价格,防止无端被宰! 980元变9800元一名男店员趁机向其推销一款具有护肝功效的中成药,并表示总价为980元,还建议顾客可以将中成药磨成粉,服用更方便。就在药物被研磨成粉后,店员却突然改口称该药售价为“每粒980元”,整盒共有10粒,总共是9800元。好家伙,从980元变成9800元,价格直接涨了9倍!但由于药已经磨粉,退货无门,这位内地客只能忍气吞声地掏钱买单。香港海关接报后,于4月29日将涉事男店员拘捕,并以涉嫌使用“误导性遗漏”的不良营商手法,并他带走调查。根据香港的《商品说明条例》,如果商户使用骚扰、威迫、误导性手法,或通过其他方式影响消费者自由作出决定,都是违法行为。图源:通讯事务管理局 而像这种“先磨粉、后宰客”的桥段,在香港并不罕见。早年曾有多家药坊被揭发使用“斤变两、两变钱”的诡计坑骗顾客:店员故意回避或以含糊不清的方式介绍价格单位,或用极便宜的地方草药改名冒充名贵药材,误导消费者。然后等顾客一同意购买,立马开磨,一边磨一边收天价。更离谱的是,有的药店在六年内三度改名逃避监管,被香港消委会点名批评也照旧营业,令人防不胜防。港府数据显示,从去年4月至今年3月,有9家并非药房的公司,因门店标识“仿冒药房专用标志”,误导消费者而被定罪,被判罚款2000至16800港元不等。“高价宰客”一再上演比如在2024年2月,一位内地游客在尖沙咀某药店购买中药“洋白蓟”,购买前曾多次询问价格,得到店员回复“总价240元”。结果磨完粉,店员就突然变脸,向顾客索要1.92万元。
更有内地游客被坑了近11万港元!
图源:香港01 眼看五一假期游客暴增,港府相关部门也明确表态:节日期间将不定期突击检查药房及药行,特别加强对游客聚集区的巡查,包括旺角、油麻地、佐敦、铜锣湾等地。同时也特别提醒游客,来港购物一定要提高警惕、保留凭证、遇事及时报警,不要轻信店员口头承诺!许多来港游客会专门采购一些口碑好的经典药品,比如:这些药品向来是热门畅销品,通常会被摆在药房的显眼位置。一些黑心商户为了谋取暴利,便打起了歪主意,在包装上大做文章——模仿正牌商标和设计、鱼目混珠,让人真假难辨。他们深知内地游客不熟悉香港药品标准,专挑游客下手!更有内地品牌打着“香港百年老字号”的旗号被港媒打假。包装印着“香港大药房”(每一个的logo都不一样!),实则大部分都是内地生产、无药物资格,只是保健品而已。
图源:小红书 为了避免“被坑骗”、“买到假货”、“想退退不了”,圈妹特别整理了香港买药防坑指南,建议大家购买前先了解:优先选择知名连锁药房或药妆店,如屈臣氏、万宁、卓悦等,避免进门店无名无证、标示混乱的药坊。一定要问清楚价格是“每粒”、“每盒”还是“每两”,让店员在收据上注明清楚总价和单位,避免文字游戏。磨粉之后等于“无法退货”,如果有价格争议很难维权。除非是已明确总价且信得过的药店,否则不要轻易允许加工。作为日后追讨和举报的凭证。如果发现货不对版、或怀疑是假药、山寨产品,第一时间联系香港消委会或向警方报案。一些非注册的医务人员会以“体虚”“肝毒重”为由推荐某些药材,一定要理性判断。总之,理性消费、谨慎购买,才是五一来港“买买买”的正确打开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