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网友用牙撕开费列罗金箔包装的瞬间,直接上演了一场“当代版开盲盒惊魂”——本该丝滑的榛果酱里,赫然躺着个“肉乎乎”的乳白色圆圈。这画面往社交平台一扔,好家伙,评论区秒变“费列罗受害者吐槽大会”,有人晒“同款经历”,有人翻三年前沙门氏菌召回旧账,还有人直接喊话:“童年回忆塌房了!”

这事儿得从4月23日说起。
某位消费者在某平台发了个“开盒实录”视频:金箔包装咬开一半,露出半透明乳白不明物,配文“密恐犯了”“这不会真是虫子吧”。
视频一发布,评论区炸了:“2021年我在费列罗里吃出过虫!”“坚果层最容易藏虫卵,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更绝的是,有网友扒出2022年费列罗比利时工厂沙门氏菌召回事件——
当时中国海关总署紧急通知,暂停进口该厂部分产品,原因是“可能受到沙门氏菌污染”。
虽然涉事工厂和中国生产线无关,但“费列罗=不安全”的标签算是彻底焊在了公众脑门上。
4月29日,费列罗品牌方面回应称,“公司高度关注此事,一直在积极设法与涉事消费者取得联系,但尚未收到对方回复。”
“目前社交平台上发布的照片信息量有限,没有关于购买渠道、产品真伪、批次号、生产厂家的任何信息,因此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质量追溯调查。”
对于巧克力出现“肉状圈”不明物,费列罗在指出:“这高度疑似是巧克力可可脂析出造成的物理性状变化。”“如进行适当加温,相应油脂会融化。”
“该现象仅为巧克力外观变化,没有食品安全风险,也不影响消费者正常食用。”
但部分网友不买账啊!评论区直接开怼:“翻译一下:虫子是不可能有的,但你们得自己花钱加热试试。”
这部分网友认为,费列罗的沟通太“被动”除了说“联系不上”,啥补救措施都没有,这不是摆明了让消费者“自证清白”吗?
费列罗这次被锤,本质是跨国品牌在华信任体系的“蝴蝶效应”。
2022年沙门氏菌事件就像一颗雷,埋在了消费者心里。
虽然涉事工厂在比利时,但中国消费者只记得“费列罗出过事”。
这次“白圈门”一爆,直接触发集体记忆——哪怕费列罗中国生产线再干净,也挡不住网友一句“你们家祖传的质量问题”。
更扎心的是,这届消费者不好糊弄了。以前大家买进口货,图的是“国际大牌”“品质保障”;
现在呢?直播间里看本土品牌360度展示生产线,反观跨国品牌,连个溯源码都舍不得印。
这种“信息差”一旦被打破,信任崩塌就是分分钟的事。
想破局?费列罗得先放下“国际大牌”的架子。
消费者投诉异物,别管是不是真有问题,先赔个优惠券再说。
参考某奶茶品牌“异物免单+50元补偿券”的组合拳,既堵了嘴,又赚了口碑。
信任崩塌时代,大牌也得学会“卑微”。
毕竟,巧克力再甜,也甜不过消费者的安全感啊。
来源:粤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