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义乌,机会平等地面向每一个敢拼的人,攥着几百元闯荡的草根创业者与坐拥厂房的老板共享同一片商业热土,草根逆袭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在这里,吴祥炬总结了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早期靠信息差,中期就要靠差异化。”
一条仿鹿皮毛巾,让他吃到信息差的红利,赚得第一桶金后,吴祥炬又陆续卖过拖把、刷子、抹布等清洁类用品,什么好卖就卖什么。
“创业的转折点是从背心式垃圾袋开始的。”吴祥炬告诉《天下网商》,当时传统的平口垃圾袋均价1元/卷,而售卖垃圾袋的商家非常多,算得上是最卷的品类之一。吴祥炬有位供应商朋友,对方洞察到平口垃圾袋提拉易滑脱的问题,通过微创新生产出了背心垃圾袋,进价则比普通垃圾袋贵了1.5元。
产品很新颖,但因为进价稍高,市场鲜有人问津,在消费群体中普及度也不高。“消费者几乎没见过这样的产品,我们就一点点培育市场,看看这个东西能不能卖爆。”吴祥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背心垃圾袋搬到了线上,提高价格售卖。
没想到,这款垃圾袋一炮而红。在当时,线上的消费者愿意多花几块钱,买这种封口不勒手、克重更高的垃圾袋。很多淘宝商家开始去吴祥炬的1688店铺进货。背靠工厂直供和稳定的批发客源,吴祥炬凭借一款背心式垃圾袋,为“欧凯斯”这个品牌积累了一波人气。

在最卷的义乌,爆款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没多久,背心垃圾袋就成了同类店铺的标配,红利期转瞬即逝。垃圾袋行业几乎每天都有新产品上线,吴祥炬意识到,像欧凯斯这样的小商家,要么创新,要么等死。
2015年,《商战野路子》书里的一句话点醒了他:“老板不是车间主任。”他回顾了在义乌的这些年,自己一直在打包发货中轮回,却很少抬头看路,审视行业。于是,他开始系统性地梳理店铺,砍掉冗余品类,专门聚焦垃圾袋,并开始自建产线,决定要根据消费者痛点做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