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8时许,深圳大梅沙海滨公园惊现梦幻的海洋奇观——“蓝眼泪”荧光海。深晚记者现场目击,夜色中的海浪裹挟着幽蓝微光,如星河倾泻般拍打海岸,随手泼水便触发荧光暴击,整片海域仿佛化身“阿凡达星球”般的奇幻世界,不时爆发出“哇”声一片。

4月22日晚,大梅沙海滨栈道附近惊现“蓝眼泪”生物现象,吸引市民驻足拍照。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市民张女士兴奋地说:“我在深圳生活多年,第一次亲眼看到‘蓝眼泪’,真的太美了,感觉像置身于童话世界,这奇妙的景象让人陶醉。”当晚,大梅沙海边人头攒动,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美景。摄影爱好者云先生更是早早来到海边选好拍摄位置,他表示:“为了拍到‘蓝眼泪’,我关注相关信息好久了,今天终于如愿以偿,这些蓝色荧光海浪的照片,一定能刷爆朋友圈。”

4月22日晚,大梅沙海滨栈道附近惊现“蓝眼泪”生物现象,吸引市民驻足拍照。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据了解,“蓝眼泪”又被称为荧光海,学名为“希氏弯喉海萤”,本质上是一类海洋生物发光现象,主要由海洋微藻夜光藻和甲壳纲无脊椎动物海萤大量繁殖所引发 。当这些生物受到海浪拍打、船只行驶等外界刺激时,就会发出浅蓝色的荧光。夜光藻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其细胞质中含有大量发光颗粒——拟脂蛋白,白天呈粉红色,受到刺激时,发光颗粒收缩,在晚上就会呈现淡蓝色荧光。细胞密度越高,蓝光越强,这类蓝光会随着海浪此起彼伏,就像大海流出的眼泪,因此被称作“蓝眼泪”。专家提醒,观赏时需使用红光手电避免光污染,并远离礁石区保障安全。
据了解,夜光藻是冷水性藻类,繁殖高峰期多在春末夏初的四五月份,其生长和聚集与气象条件、海水环境密切相关。适宜的气温、海温、营养盐,以及合适的风向、风速,促使了此次“蓝眼泪”在大梅沙海域的出现。
为提升观赏体验,大梅沙海滨公园救生队开启“光影护航”特别行动。救生队队长王福建介绍:“我们安排快艇在安全水域高频次巡航,船尾激起的浪花能最大限度激发夜光藻荧光效应。”记者观察到,船尾蓝光与荧光海浪形成呼应,为岸边拍摄者提供素材。

快艇激起蓝色浪花。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快艇激起蓝色浪花。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大梅沙海滨公园相关负责人魏鹏程介绍,“蓝眼泪”是海水在春季入夏时出现的特有景观,尤其在无月光或阴天时更明显。天气变热,水温逐渐升高,甲藻类生物复苏生长,产生了自我保护的生物反应。“希望通过快艇巡逻的效果,让大家了解到自然馈赠的美,同时增强环保意识和保护海洋生态的理念。”
4月22日晚,大梅沙海滨栈道附近惊现“蓝眼泪”生物现象,吸引市民驻足拍照。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值得一提的是,救生员在巡航时同步监测礁石区,通过扩音器实时劝阻试图攀爬危险区域的游客。“既要把自然奇迹展现到极致,也要把安全底线守到最牢”,魏鹏程说道。
文章来源于深圳晚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