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国内外资讯 查看内容

3万人的大群里,她的隐私被扒得“一丝不挂”…

2025-4-16 12:14|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互联网时代,你我皆在裸泳。一个叫小雨的女孩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次网络狂欢的牺牲品。在3万多人的大群里,她被扒得“一丝不挂”。而在此之前,她从未得罪任何人。事情还要从头讲起。因为工作原因,小雨意外卷入一 ...

互联网时代,你我皆在裸泳。


一个叫小雨的女孩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次网络狂欢的牺牲品。


在3万多人的大群里,她被扒得“一丝不挂”。


而在此之前,她从未得罪任何人。


事情还要从头讲起。


因为工作原因,小雨意外卷入一场网络纷争。


起先,是口头上的攻击,而当赵某和成某某加入后,事情开始变得疯狂起来。


赵某和成某某建立了一个聊天群组,吸纳了3万多成员,他们将小雨的身份信息、社保记录、酒店信息等,毫无遮挡地发到了群里。


一场针对她的网络“开盒”开启了。



一开始小雨并不知情,直到她妈妈发了一张截图,里面是全家人的身份证照片,她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风暴中心的人。



陌生电话、短信轰炸,让她一听到手机声音就恐惧。


她家里人的照片被P成遗像,被群里狂热粉丝取笑。


更可怕的是,这场线上的网暴,蔓延到线下。


一些人对小雨进行跟踪,甚至在公司门口蹲守,他们找到她和父母的家,在他们家门口泼上油漆。


她从未想过,素不相识的人,能对她有如此浓烈的恶意。


她的生活如同《楚门的世界》,被事无巨细地直播。


几点去了医院,看了哪个医生,都被发到群里,引发新一轮网暴。


明明是正常的就医,被恶意杜撰成了黄谣。


于是这场恶劣的狂欢,演变成了对受害者人格的侮辱、道德的审判。



有人看不过去替她说话,也无一例外被“开盒”,遭受和小雨一样的遭遇。


短短几个月里,被赵某和成某某开盒的,高达3000多人。


有人换掉手机号码;


有人注销所有社交账号。


在这种疯狂的网暴下,小雨封锁了所有社交平台,屏蔽了所有线下社交,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只能靠药物维持正常的生活。


她的生活,彻底被这场网络暴力颠覆。


这是一起由央视报道的,令人头皮发麻的“开盒挂人”案件。


一场由疯子们主导的,围猎普通人的新式网络犯罪。


而做出这一切的赵某和成某某,一个是大三学生,另一个竟然是在读博士,主攻网络安全。


多么讽刺,用自己最擅长的专业,去干最龌龊的事,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而比起犯罪份子的身份,更令人恐慌的是,他们从何得到3000多人的真实信息?


据悉,犯罪分子们是在境外社工库获得的信息。


当我们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后,都会传到境外社工库。


只要有心人一检索,你什么时候去开过房,什么时候就过医,生的什么病,完全是透明的。


你以为你全副武装,实际上是在裸泳。


互联网时代,信息被泄露早已成为默认的事实。


你以为的隐私,是他人随时翻阅的笔记。


正如不久前闹得很大的【百度高管女儿开盒孕妇事件】


一女网友评论了韩国爱豆张元英,甚至都没有过激的话,就触动了张元英的粉丝敏感的神经。



百度高管谢广军13岁的女儿,带头开盒女网友,将她个人信息、公司名称公之于众。


即使发现网友是个孕妇,也没有停下罪恶的手。


他们诅咒该网友流产、孩子生病,追着辱骂她。


他们甚至开盒了女网友老公,加上微信,离间他们夫妻感情。


一旦有人替女网友说话,很快就成为下一个被开盒的对象。


网暴的范围和对象越来越广,越来越多人成为这场网络骂战中的炮灰。


而漩涡中心的谢广军女儿,开盒之快,信息之全面,态度之嚣张,令人不寒而栗。


她的拥趸捧臭脚赞她“开合(盒)像喝水一样。”



一个13岁的女孩,从哪里掌握如此详实的信息?


我们的隐私,何时成为骂战中的武器?我们究竟还有无隐私可言?


百度CEO李彦宏曾说:


“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


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


问题是,我们真的是自愿这么做的吗?


现在对大众信息的获取,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


出去吃个饭,必须要你扫码点菜。


注册一个社交网站,要出示真实的身份信息。


更别提网购、就医等等,否则你就无法正常使用。


我们不得不“被同意”“被授权”。


一方面,所有平台都收集我们的信息,另一方面,没有一个平台真的做得到保护我们。


那些数不尽的推销电话,令人厌烦的销售短信,都明晃晃宣告一个事实:


从我们在网上留下真实信息那一刹,就失去了隐私。


我们精心保护的个人信息,早已成为他人谋利的工具。


从收集、到违法出售、再到购买,这条黑色产业链上,聚集了无数个嗜血的恶鬼。


一位记者接触了几名开盒者,将自己的社交账号发过去后。


80元,得到了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继续支付125元,身份信息被开盒。


205元,是一名普通人最宝贵信息的价码。


有人专门成立开盒群,几百上千人订阅,什么信息对应什么价位,一目了然。


隐私度越高,价格越高。



@每日人物报道过,一名女士的“刮宫术”手术,也出现在开盒群里。


用过什么药物,在哪个医院哪位医生做的手术,这些无比隐私的信息,被赤裸裸展示在陌生人眼前,成为无数人谩骂取乐的谈资。


而能够窃取如此隐秘信息的,唯有内部人员。


我们的信任被批量贩售,成为那些虎视眈眈的人眼中,行走的人民币。


在随意被开盒的网络环境下,威胁的是互联网背后的每个普通人,你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开盒。


也许是某句评论,也许是为泄愤,甚至是毫无由来的恶意,让你成为下一个被狩猎的对象。


因为看到多位明星和博主被开盒,UP主川烈出了一期科普视频,讲述如何保护信息安全。


随后,他成为开盒者的猎物,他和家人的电话、身份信息随之被公开。



骚扰电话、一分钟上百条短信的轰炸,让他的生活不堪其扰。


他妹妹的生活照被公布,被配上各种侮辱性文字。


他的信息泄露到了令人恐惧的程度,他新办的身份证还在邮寄的路上,对方就发来了他最新的身份证照片。


而对方做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阴暗的心理:


看吧,你教别人保护隐私,还不是被我轻而易举攻破。


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即使通过法律维权,但是开盒者的真实身份不明,让整个案件进展十分缓慢。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那些潜藏在暗处的恶意,让人不寒而栗。


2024年,14岁的高中生阿英在打游戏时与人发生口角,被对方以25元价格开盒。


她被各种威胁,躲在家里连学都不敢上。


2022年,香港18岁女孩开着直播,从楼顶一跃而下。


而直到那一刻,那些开盒她的人都没有停止咒骂。


那些被开盒的普通人,很多抑郁、甚至自杀,生活完全无法走上正常轨道。


开盒,是一场对普通人的狩猎。


熟练运用互联网的开盒者,如同一群凶徒,对每一个无辜的普通人挥舞着自己的屠刀。


而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大众的隐私越来越“透明化”,开盒这种现象,已经愈演愈烈。


我们普通人面对来势汹汹的恶意,究竟该如何保全自身?


我想最行之有效的做法,就是国家要立法,大力打击严惩开盒现象,对于泄露隐私的网络平台予以重罚。


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源斩断犯罪。


用户的信任,不该成为被拿捏的工具。


我们让渡的隐私,更不该成为他人攻击我的靶子。


那些躲在暗处的恶意,是时候对它们亮剑了!


文章来源于拾遗、桌子的生活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