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的美食特别多 百年传承下来的美味 自然也不少 朴素的做法 却有着独特的地方风味 中山人还记得吗? 广东茶文化 是中国茶文化系列之一。 据《广东新语》说,广东种茶自唐始,唐代曹松把茶种移植到南海西樵山,便拉开了广东茶文化的序幕。 饮早茶 是广东茶文化 最具特色的重要内容。 刚兴起不久,早茶习惯很快就遍于各阶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车夫;饮茶去处也很快遍布城市乡镇,广东茶楼之多可为全国之最。 “一盅两件”,慢慢“叹” 这是广东早茶的特点,也是广东茶系异于其他茶系的突出之处。中国人喝茶大都就茶喝茶,没有佐食,而广东人却不然。 在这当中 许多茶点流传到了今天。 - 伦教糕 - 伦教糕起源于广东顺德伦教镇,是非常出名的岭南名糕,在中山也非常受欢迎。发酵的酸味中,带有白糖的甜香,口感独特。 伦教糕由籼米粉用酵母发酵,透明性比较高,软韧性也比较好。 - 马蹄糕 - 茶楼里经过煎制的马蹄糕,边边松脆,中间弹牙,吃起来竟像在吃肥猪肉,肥而不腻,可折而不裂,软、滑、爽、韧兼备。 - 马拉糕 - 广东名糕,气孔有三层,顶层是直的,底层是横的,十分有趣。 正宗的马拉糕由鸡蛋、面粉、猪油、牛油混合发酵三日,放在蒸笼蒸制而成。过去,茶楼的马拉糕通常十分大,切块卖。 - 钵仔糕 - 这种糕点用黄糖、粘米粉、澄面制作而成,在一个瓦制的小钵中蒸制,口感细腻嫩滑,口味众多。 - 萝卜糕 - 米浆中加入腌制好的萝卜丝,在蒸笼里蒸熟后,直接吃或者在油锅里煎。蒸的鲜甜,炒和煎的则油香满嘴。 - 芋头糕 - 在茶楼里,萝卜糕可谓和芋头糕并存。由粘米粉、芋头、虾米、香菇、腊肠、腊肉做成,口味丰富。 芋头糕还具有养颜美容,乌发、明目等调理作用。 - 猪仔饼 - 猪仔饼,又叫猪笼饼,形似小猪而得名。吃猪仔饼是中秋节食俗,多送长者或小孩。 猪笼饼最特别之处,在于它被装在一个小猪笼(竹笼)内,笼子五颜六色,十分好看。 在广东,有好几种流传百年的饼,刚好样子长得都很像——黄黄的,松松的,并不十分脆,但一定飘着绿豆和猪油的味道。 广东四大名饼到底是哪四大,说法不一。不过在小布哥见过的许多说法中,必有中山杏仁饼。 - 杏仁饼 - 杏仁饼,因其外形似杏仁,故称。清光绪末年间,智慧的中隐士就以绿豆粉、肥猪肉片等原料,精心制作绿豆夹肉饼,为节日送礼招待亲友的佳品,时任香山知县覃寿堃品尝,咀嚼之觉甘香松化,且有杏香,覃知县大加赞赏,立即挥毫写下“齿颊留香”四字赞语。后来,坊间开始批量出产。 - 盲公饼 - 盲公饼用糯米配以食糖、花生、芝麻、猪肉、生油等上乘原料巧制而成,饼内所夹的猪肉用幼细白糖腌藏数月才取出配制,吃起来甘美酥脆。 - 炒米饼 - 米饼松脆、甘甜、可口,一般都在秋、冬季里制作,过年时吃。密封后放于阴凉处储藏,可以放很久。 这些流传百年的美味 你吃过多少? 当中可有童年回忆? 来源:中山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