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男子在17年的时间里对116位农村留守妇女实施了犯罪行为,甚至包括他的小姨子。他的妻子得知后感到难以置信,而村里的居民们却一直认为他是个孝顺的儿子,因为他每天都会在家中照顾年迈的母亲,因此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称赞。然而,民警表示,这样的案件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极为罕见的。 
1993年的某个夜晚,鲖城镇沉浸在宁静之中,村庄的小路上一片漆黑,只能听到偶尔传来的虫鸣声和狗吠声,显示出村民们已经纷纷入睡。这时,刘某(化名)开始了他的秘密活动。 他装备齐全,身穿黑色衣物并戴着头套以隐藏自己的身份,悄然消失在夜色中。他的目标是一位白天就已经选定好的“留守妇女”小王。凭借着敏捷的身体,刘某轻松翻越围墙进入了小王家的院子。 进入屋内后,刘某迅速找到了小王的房间,轻而易举地打开屋门,悄无声息地走到床边。此时,小王还未察觉到即将发生的危险。 在一次意外事件中,一名女性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暴力威胁。当这名女性意识到情况不妙并睁开眼时,一把刀已经抵在她的脖子上。攻击者压低声音威胁她不要出声,否则将对她不利。由于受到惊吓,这名女性一时无法做出有效反应,而攻击者则趁机对她进行了侵犯。 事后,攻击者在离开前警告受害者不要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并且在屋内搜寻了一番财物后满意地离开了现场。这种行为给攻击者带来了某种扭曲的快感,以至于他开始频繁实施类似的犯罪活动。尽管有许多潜在目标,但大多数受害者选择了沉默,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犯罪者的嚣张气焰。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外出务工,家中缺乏有力的保护者,这为此类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此外,社会整体对于这类事件的关注度不足以及法律意识淡薄也是导致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 在那个年代,家庭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监控设备尚未普及,夜晚的掩护为刘某的行为提供了便利。受害者们出于对个人及家庭名誉的保护,选择了沉默,不愿将此事公之于众。 她们深知,一旦事情曝光,可能会遭受外界的非议和指责,即使这不是她们的过错。此外,考虑到婚姻关系的稳定以及子女的未来,她们更是选择了忍气吞声。 在这些受害者中,大多数是已婚妇女,但也有未成年少女和孕妇,年龄跨度从十几岁到六十多岁不等。其中,刘某的小姨子小陈也是其中之一。由于她在谈婚论嫁时拒绝了彩礼的要求,引发了刘某的不满。随后,刘某对小陈实施了侵害,并威胁她不要声张,声称没有人会相信她的话。 最终,小陈出于种种原因,没有将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在这长达17年的犯罪生涯中,刘某的案件数量已难以计数。长期未实施犯罪行为让他感到不适,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平衡。长期的违法行为使他逐渐丧失了理智和对法律的基本认识。 在刘某看来,他自认为手法高超,且多年来从未失手,只要继续沿用旧有的模式,就不会有任何问题。然而法网恢恢,警察早已暗中展开了对这些案件的调查,并最终在其亲属家中将其捕获。长期以来,刘某以“照顾母亲”为由留在家中,实际上是为了掩饰他的罪行。仅凭一个头套,他从一名表面上孝顺的儿子变成了一个毫无人性的罪犯,这种转变令人震惊。 即使面对死刑判决,刘某仍不愿悔改,公然挑战司法权威,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并坚持上诉。然而,上诉并未改变最终的结局。这个罪犯最终还是为他的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