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于10月中调低烈酒税的背景下,澳门的“烈酒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了跨境走私茅台酒的“热土”。水货客们利用澳门与内地之间的税差,通过各种隐蔽手法走私茅台酒,甚至月入高达15万元。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失衡,也揭示了政府在监管上的漏洞。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走私现象的成因以及实际案例,揭示澳门为何成为水货客的大本营。
澳门的“烈酒经济”近年来愈发明显,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随着香港减税政策的实施,澳门的酒品走私情况愈演愈烈。水货客们利用澳门与内地之间的酒税差异,频繁走私茅台等高端烈酒,赚取可观的利润。
根据报道,珠澳两地海关今年已查获多宗走私案件,涉及133支贵州飞天茅台,部分涉案人士为香港人。这些走私者通过各种隐蔽手法,试图逃避海关的检查,显示出这一行业的猖獗程度。
在澳门的关闸口岸附近,有一条专门的“水货街”,店铺前摆满了各类烈酒,价格透明,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市民。水货客只需支付较低的酒价,便可在内地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赚取可观的利润。例如,一支贵州飞天茅台在澳门售1,690澳门元,带到内地后可卖到1,825元,水货客每次可赚取135元的“带工费”。
27岁的晓丹(化名)就是其中一位成功的水货客,他在疫情期间看准商机,建立了自己的水货王国。晓丹毕业于香港某大学的金融分析系,早在大学时期就开始走水货。他的故事在水货客圈子内广为流传。
晓丹回忆道,疫情期间,内地茅台的炒价逼近人民币3,000元,而澳门售价相差近千元。他通过聘请约50名水货客,每月最高可赚15万元。晓丹的太太同样是水货客,疫情期间专门走水货带茅台北上,每日过关三次,每次只带一支,日赚过千元。
“我觉得这是一种生意,只要遵循规则,就没什么问题。”晓丹表示,尽管他知道走水货与走私无异,但他依然选择铤而走险。他认为,走水货并不是犯罪,而是提供了一种优质商品给内地消费者。
水货客们的走私手法五花八门,甚至有人将茅台酒绑在双腿上,或藏于沐浴露瓶中,企图蒙混过关。珠澳海关在多个案件中查获了不同的走私手法,包括将茅台酒藏在婴儿车内、用弹力带将酒绑在腿上等。
在一次走私案件中,一对男女推着婴儿车,混入刚下班的人群中,经过海关检查站时被截停。关员在婴儿车的椅背和挂在车上的布袋中,共找到10瓶茅台。这一案件引发了公众的关注,许多人对水货客的走私手法感到震惊。
澳门的酒税政策是其成为“烈酒经济”胜地的重要原因之一。澳门对烈酒的税率远低于香港,进口价的10%从价税和每升20元的特定税,使得茅台的进口成本大大降低。相比之下,香港的烈酒税率约为进口价的25%。即使香港减税后,澳门的酒品价格仍然更具竞争力,这使得走私茅台的利润空间更加诱人。
根据贵州茅台集团在澳门的唯一经销商新伟浩的副经理区家浩(Kenny)表示,澳门的茅台售价仅为2,150元,而香港的售价则高达2,680元,内地则更高。这种价格差异吸引了大量水货客前往澳门走私。
在澳门的关闸口岸附近,有一条专门的“水货街”,店铺前摆满了各类烈酒,价格透明,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市民。水货客们在这里可以轻松找到各种酒品,甚至有店员主动招揽生意,告诉顾客如何带酒过关。
一名水货店员表示:“港澳居民每半个月只可以带一支免税酒到内地,其他人日日都带,捉唔到咪冇事啰。”这种心态让许多水货客铤而走险,试图通过走私赚取更多的利润。
尽管澳门市场上充斥着水货,但许多消费者仍然愿意选择在澳门购买茅台,原因在于澳门对酒类产品的监管相对严格。区家浩指出,澳门的茅台酒瓶上贴有防伪标签,能够有效区分真伪,消费者对澳门的信任度较高。然而,内地市场上假酒泛滥,使得不少消费者宁愿选择澳门的水货。
随着走私茅台酒现象的日益严重,社会各界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水货客们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合法商家,还可能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损害。与此同时,走私行为也给政府监管带来了挑战,海关需要加强对走私行为的打击力度。
澳门海关表示,从2020年至今年10月,已查获1.2万宗水货客偷运案件,检获超2.37亿元货物,包括非法进口猪肚、牛柏叶、电子零件等。尽管海关加大了打击力度,但由于走私手法不断升级,执法难度也随之增加。
香港的减税政策无疑为烈酒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否会导致类似澳门的走私现象仍需观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香港是否能够在合法的框架内发展出自己的烈酒经济,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应加强对酒类市场的监管,防止走私行为的蔓延,同时鼓励合法贸易的发展。只有在确保市场秩序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避免因小失大。
澳门的“烈酒经济”不仅是商业利益的体现,更是政策与市场之间复杂关系的缩影。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今天,如何平衡税收政策与市场需求,促进合法经济的发展,是各地政府必须面对的挑战。希望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澳门和香港能够在烈酒经济的浪潮中,找到各自的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于港澳荟,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