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国内外资讯 查看内容

我惊了!小学生花1万5集卡片,这件事背后真没这么简单!

2024-9-10 12:12|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开学第一周,就有个孩子们的事儿上了热搜,#小学生俩月花15000元在文具店集卡#。我第一反应就是:现在的小学生都这么富有了吗?倒回去确定自己没多数两个0。事情是这样的,浙江邵先生家的俩孩子,老大13岁,老二11岁 ...

开学第一周,就有个孩子们的事儿上了热搜,#小学生俩月花15000元在文具店集卡#。

我第一反应就是:现在的小学生都这么富有了吗?倒回去确定自己没多数两个0。

事情是这样的,浙江邵先生家的俩孩子,老大13岁,老二11岁,拿自己存钱罐里的钱到文具店里买那种游戏卡,暑假两个月花了近15000万元,集齐了2本无重复卡片的册子。

很多家长都在说店家不厚道,小学生到店里花这么多钱也不劝阻。

也有人说就是家长监管不到位,孩子又不是一次性花这么多,怪不了别人,店家能退800已经很良心了。

看完这个新闻,C妈不跟大家讨论店家良心多少的问题,比起旁人,我更觉得关于孩子的“金钱观”教育,才是真的刻不容缓了。

毕竟,现在的小学生,太有钱了……





PART

01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  

想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明白,为什么钱很重要?

看完这则新闻,我也找一天跟CC聊了一下:

‍:你知道他俩花的这1万5,放在过日子里,都能干什么吗?

嗯?可以看好多场电影?买好多的玩具?

‍:不止哦。可以给DD交几个月的学费,可以支撑我们一家四口几个月的饭钱,奶奶常吃的药可以买一年半的量,或者现在换季,我们一家四口换季的衣服,再或者我们娘三海边玩一个星期。

啊?这些钱能干这么多事儿?

不得不说,现在很多小孩对钱真的没概念,他们虽然认识钱上的数字,但却并不知道这个数字代表着什么。

暑假我们去草原玩,我和C爸正研究是骑10分钟骆驼,还是玩30分钟沙地摩托车,CC在旁边一边数票价上的零,一边平静的跟我说:妈妈,这沙地摩托,骑一次3万啊!


吓得我一哆嗦!

什么沙地摩托敢要3万啊?

定眼一看,是300.00一次,中间那个点有点模糊。

重点是,她怎么能这么平静、这么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出3万一次呢?

就好像隔壁大婶在跟我说,今天的白菜两块八一斤。

这届孩子对钱的概念太模糊了。

他们就认为手机里有的是钱,随时刷随时有。

对金钱数字没概念,对纸币也没经验,所以,消费起来才显得那么随意。

当时我就下定决定,一定要多跟孩子聊,不同额度的钱,在现实中存在的概念。

一块钱相当于一根棒棒糖;

4块钱一张大饼;

10块钱20个馒头;

100块钱3只鸡;

500块钱大半个月的小饭桌。

越是跟衣食住行这种朴素的事物联系起来,孩子才越有体感,慢慢的才能有一个具体的金钱概念。





PART

02

引导孩子建立理性的消费观  

有了上一步的金钱观教育,大部分孩子对金钱有了一定的概念,花起钱来就不会那么大手大脚。

但可能也有一部分孩子,会疑问,会不懂,觉得 “压岁钱是我自己,集卡也是我喜欢的,我花自己的钱难道有错吗?”

是不是很多朋友到这一步教育的话被堵的死死的,只能采取武力镇压了。


其实,孩子这样说,是因为ta还未建立一个成熟的消费观,只有初步的消费理念“花钱买自己喜欢的”

不知道这里面还有很多需求和欲望要平衡。

大人的世界里才有克制,小孩子眼里全是欲望。

毕竟,基本的需求都由爸爸妈妈满足了,而想要的得靠自己争取。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能随随便便花一万多集卡,动辄十几万买游戏装备,因为其他的需求,像是零食、文具、同学交往等父母自会提供。

这也告诉我们,一定要尽早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于消费观,C妈也有两个压箱底的方法:


1

讨论商品背后存在的消费陷阱

在小学圈,说实话像是集卡游戏、盲盒等这种形式非常多,而孩子们也都非常上瘾。

遇到这种情况,可千万不要直接指责“这东西有什么用啊,也不好玩,买回来就是看看?”

你这么说,相当于否定孩子眼光,他自然会反驳你。

也不能说太贵了,我们买不起。

这就是在告诉孩子“你不配,你不配买贵的东西”。

说白了,孩子想要,但你不想买,肯定是你觉得这个东西不值。

从根上,你俩意见就不可能统一!

所以,咱不要纠结「买不买」这个问题,而是去跳出「买不买」本身,去尽量把跟孩子的对话拉长拉宽、最终落脚到矛盾点上。

就像CC也有一段时间迷上买盲盒。

我当然不想当冤大头啊。

我就问她:这盲盒里的玩具是挺好看的哈,但直接买,10块钱就能买一个,为啥非要装个盒子,搞盲盒的形式?

她想想说,盲盒里你不知道是啥,买不到隐藏款,你就一直想买,为了让你多买几个呗!

我说,挺厉害啊,一下就看透了资本的套路。原本10块钱能解决的事儿,让你陆陆续续花100。

当我点破背后的“套路”,CC这钱就开始怎么花怎么觉得自己像冤大头了。

直到最后,她主动说:还是不买了,花那么多冤枉钱,还不如直接买个喜欢的。

瞧,禁止孩子,不如帮他看清消费的陷阱。

当然,如果孩子还小,可能还理解不了资本的陷阱。

可以直截了当地满足孩子,不是啥时候要、啥时候买,而是一次满足。

其实,像是集卡、盲盒啊,这种上瘾的内在动机,本质上是孩子没有得到满足。

集不齐的“隐藏款”、“特别款”就是鱼饵,勾着他一买再买。

我们倒不如釜底抽薪,把概率事件变成固定事件,彻底打消孩子的期待。

小伙伴家的儿子曾经也特别痴迷买奥特曼卡片,为了得到几张SSR卡,豪掷千金一点也不夸张,后来小伙伴看孩子每天魔怔了一样惦记买卡片,干脆在拼夕夕上超低价买了一箱。

几千张卡片,孩子想要的卡都集齐了,剩下的好些包,他拆都懒得拆了,也就不再想买了。

所以啊,特殊事件,采取点非常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

之后也可以讲给孩子ta为什么会上瘾。

并不是你贪心,是因为这背后暗藏着一些心理学陷阱。

比起「固定」的奖励,「可能」的奖励会有更明显的强化效果,会让人们更加难以控制自己的重复行为。

下次,孩子面对冲动消费,也会更理智一些。

当我们要跳过买还是不买这个选择题,去引导孩子发现一些本质,这也是消费观的传递。

最后买了或者没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跟你讨论价值的时候,就是重新思考要不要买的过程,也是他们逐渐建立起自己消费观的过程。

觉得值,贵也可以买,觉得不值,再便宜也不拿钱打水漂去浪费。


2

给孩子一些固定的零花钱,让他自由支配

不少妈妈留言问:我给娃钱,他不会乱花吗?

嗯……怎么说呢,你给了孩子钱,TA必然会乱花。

那还给不给?

我的建议是,给!

哪个人不是在乱花的过程中,才能总结出经验教训呢?

小时候靠花小钱学到了,长到了就不用巨款交学费!

就像咱80、90后,都知道5毛钱对于我们来说,等于2袋冰棒+3根辣条,或者一袋干脆面。

我小时候可能也会为了抽奖、集卡而花了我的5毛钱。

但我不会次次都花,因为舍不得。

只有真正自己花过自己的钱,才能真的懂钱的意义,知道自己花出去的钱意味着什么:跟小伙伴的一次聚餐,一个玩具,或是几包零食?

体会过想要的太多,但钱又不够,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开始打算了。

只要你控制好预算就行,比他们需要的多给一些就可以了。

预算控制好了,就尽量让孩子去试错吧。

“消费观”里面那些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说到底都得孩子自己试出来。

  • 有孩子第一天就会迫不及待把一周的零花钱全花光,那么余下6天,就只剩眼馋别人的份儿了。

——那下次他就学会了,不能提前透支。

  • 也有孩子每天都花点小钱,买点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的“闲家务”,主打就是个“花钱的感觉”,结果有一天看见了一个特别特别喜欢的贵玩具,钱不够……哎呀,遗憾的抓耳挠腮。

——那下次他就学会了,不要在可有可无的东西上浪费钱,钱攒下来,才有机会买到最喜欢的。

小时候用小钱买经验、填小坑,总比日后用大钱填深坑强!

同时大人平常买东西时也可以给孩子起到明智的示范作用,比如去超市购物,提前列好购物清单,让他清楚“需要”和“想要”的区别。

同时在现场引导孩子观察价格,以及在对比中了解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异。

这一切,就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买东西需要慎重考虑,而不是想要什么就买什么。

这样,孩子慢慢的自己就能从小事悟出来道理,日后再遇到喜欢的、想要的东西,ta也会做个价值判断和需求优先等级划分,然后慢慢学会更合理地“花钱”。

文章来源于 CC爸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