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国内外资讯 查看内容

小学生横穿高速路、翻找垃圾箱、盗窃、“赌博”,只因这个新型游戏?背后真相让家长们 ...

2024-8-30 09:23|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这个暑假,不知道大家在自家小区里有没有看到过这种现象:三五成群的小学生围拢着趴在一起,地上散放着五颜六色的卡片,时不时还会发出欢呼声……这就是最近风靡全国小学生群体的一种新游戏——玩“烟卡”。所谓“烟 ...

这个暑假,不知道大家在自家小区里有没有看到过这种现象:


三五成群的小学生围拢着趴在一起,地上散放着五颜六色的卡片,时不时还会发出欢呼声……


这就是最近风靡全国小学生群体的一种新游戏——玩“烟卡”。



所谓“烟卡”,其实就是从烟盒上剪下来的,是香烟制品的一部分。


前段时间在热搜上也经常能看到“烟卡”相关的消息,比如:


福州一名9岁男孩由于拍“烟卡”太用力导致患上腱鞘囊肿:



四川6名儿童为了获得“烟卡”,竟潜入一商户家中盗窃6万余元高档香烟:



甚至还出现了诈骗分子利用“烟卡”骗取小学生电话手表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



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让不少家长都看懵了:


“烟卡”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作为家长的我们又该怎么应对呢?


突然爆火的“烟卡”游戏


“烟卡”游戏其实就跟我们小时候的拍卡片差不多:


两个人先通过石头剪刀布分出先后手,各出 1 张卡片,谁能把卡片拍翻就能赢走这张烟卡。



只不过,我们以前用的是卡通画片或者废纸壳,如今孩子们则是用的香烟壳。


他们把带有烟标的烟盒盖撕下来,然后折成一张张长方形卡片。



而且这些“烟卡”也是有价值的,根据烟的品牌价格或市场流通程度来划分。


因此对孩子们来说,谁拥有的卡多且贵,谁就有炫耀的资本。



一开始,很多父母还表示支持,认为孩子们能从手机、电视和游戏中走出来,也算是一件好事。


可后来家长们发现,他们高估了孩子对此的痴迷程度。


大多数小学生手里的零花钱不多,为了搜集烟盒要花费不少精力。



之前曾有家长吐槽:


“孩子频繁地催他爸爸抽烟,提出要把烟盒留给他。还经常和同学一起在小区、放学回家的路上捡东西,一问便说是找‘宝贝’。问家里要钱的次数也比以前多了。”



有孩子会成群结队去马路牙子上去捡,或者在夜市挨桌索要:



有的孩子甚至结伴横穿高速路,只为了翻找更多的烟盒:



超市旁,饭店后门,公共垃圾箱,都有他们的身影。



与此同时,一些不良商家也趁机推出了烟卡制品。


一些小学周边的商店甚至文具店都有售卖,一般一元一包,一包含10张左右烟卡。



线上平台则更多:排名靠前的商家平均销量达10万张以上,有的售价甚至高达数百元。



有老师表示,班上有几个孩子因为玩“烟卡”,对香烟品牌的了解程度甚至都超过了吸烟的成年人。


小小年纪就接触香烟文化,还对各种香烟牌子信手拈来如数家珍,的确让人感到担忧,但家长的忧虑还不止于此。




脱离游戏层面的烟卡


有专家表示:


“从心理学上讲,儿童的从众心理比较强,拍烟卡本身是一种儿童正常的猎奇和游戏行为。


但其材质的特殊商业属性会对游戏者产生熟识效应和消费诱导,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警惕。”



如今,烟卡已经有了自己的一条鄙视链。


那些只是印刷品的烟卡被视为假烟卡,真的烟卡带有烟味。


同时烟卡游戏也还有其他规则:香烟越贵,烟盒的材质越好,烟卡就越有“含金量”。


而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便会不自觉地进行攀比,从而引发矛盾。


前不久,广东一群男孩在玩烟卡的时候出现了争执,竟拿着电话手表报警,让人哭笑不得。



值得警惕的是,烟卡游戏甚至逐渐成为了一些孩子中的“新型赌博方式”。


烟卡被根据价格划分等级,大家聚在一起各种“下注”,看看谁的技术更好。


有些孩子拍烟卡的技术不行,就想着去买别人的烟卡,或者让技术好的同学帮忙“代打”。


这些都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



还有更直观的影响则是:影响学习成绩。


之前,河南一名小男孩因为捡烟卡,考试从22名直接退到47名,其父亲一怒之下烧掉了九百多张烟卡。



除此之外还有家长更不想看到的——孩子们从玩烟卡转向吸烟。


有老师称,学校里有些四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抽烟了。


如今,不少地方教育局已经出台政策禁止烟卡游戏了。


可是,这样是否能彻底解决孩子们沉迷烟卡的问题呢?


答案是否定的。


一味的禁止、打骂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猎奇、刺激心理,应对烟卡,重点在于疏导。



比起反对,正面引导更重要


孩子们的游戏天性和喜好,是不会以成年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盘串、萝卜刀,到如今的烟卡,那些看似不能玩的东西总能被他们玩出花样来。


我们小时候也会拿尺子当“剑”来玩的,教室后面摆的扫把,甚至铁皮小刀都能被拿来当锯子、玩割地游戏。



如今很多玩具更像是父母一辈小时候玩的“变种”。


有人从老家掏出了自己的压箱底的玩具牌,有人拿出一张纸折出了“纸面包”:


“拍卡片不就是我们小时候玩剩下的么?”



因此,烟卡有时候也只是一个载体、一个道具而已。换个东西,照样能玩。


不过,由于烟卡本身的特殊性,也不得不让人提防。



面对孩子玩烟卡,一味地顺着或者禁止都不是最好的办法,孩子们需要更温和的方式与“烟卡”告别,比如:


1、允许玩,但要注意方式


我们可以给孩子设立玩卡片的前提条件,比如必须自觉完成作业,在表现好的情况下,才可以有机会去玩。


同时也需要让他们知道玩烟卡要有限度,引导孩子们自己规划时间。



2、寻找替代品


网上有不少老师在没收学生烟卡的同时,也给孩子们准备了一套“替代品”卡片:


各种积分卡、排名卡、奖励卡,还有限量发行卡,满足娃那点小小的"虚荣心”。


我们甚至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己设计和制作卡片,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3、转移注意力


有专家指出,对单一游戏形式的过度依赖,往往反映出孩子们兴趣爱好的狭窄。


与自然的接触、人际交往以及运动锻炼对于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可以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最后,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喜欢“烟卡”,而产生找“垃圾桶”、向他人索要,以及赌博买卖的行为,都是不对的。


面对孩子们层出不穷的新奇玩具,我们能做的便是引导他们正确地评估风险,教会他们独立对抗风险的能力。


文章来源于 朵妈陪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