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假期的到来,总能让人们感受到一丝丝的惬意和放松,仿佛一切烦恼都能够暂时抛诸脑后。 
近日,中秋放假需要调休的话题冲上了热搜第一,因为不但调休跨度够长,同时也够多,具体来说如下。 今年中秋节9月15日至9月17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14日(星期六)上班。国庆节10月1日至10月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9日(星期日)、10月12日(星期六)上班。 “原本简单的周末加中秋,怎么就变得这么复杂了?”不少网友发出这样的疑问。 
对此,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一调休就上热搜,这次更是有5周在调休。 大家得到了3天假期,但付出的代价是5个星期的工作和休息不正常。 他直言,集中休假模式好处和弊端逐渐显现,好处越来越少。 与其这样,不如就好好歇着,哪怕少放几天也没关系。 对于很多单休、轮休或需要假期值班的人来说,调休可能把原本仅有的一天休息也“调没了”,调来调去最后落得没有假期、无法休息。 
连续几周的劳累,让民众无法得到“充电”。 这就是典型的既要马儿跑,又不想马儿吃草。 
到底是谁想出来的既要看起来假期放了又要工作日一日不减少的,这本质上哪里有放假了。 中国年假本来天数少,很多职工没有年假,中国人最需要的是年假。 其他算了,越调越累。 
1999年,国家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三天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形成7天长假,从当年国庆起开始执行,至今我们都在沿袭这个“调休+黄金周”的放假制度。 
假期的到来,无疑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可以让人暂时抛开烦恼,放松身心,如今的假期模式,却已经变得越来越“奢侈”,需要通过“调休”来实现,而“调休”之后,便是“五周工作休息不正常”,这样的生活方式,究竟是该如何应对呢?
调休之争背后的真正问题是,大家想放假而不是“假放”。 文章来源于 精分男女,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