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上海中心城区越江轮渡停运后,
非机动车过江难题。

深夜渡江的问题
值得重视且亟待解决。




分享了自己或身边人
“难以跨江回家”的亲身经历。




更多则是提出了
解决的方案和建议。
比如有人提出
开通专供非机动车
和轻便摩托车过江的隧道,
或开启隧道中的部分车道。




有认为,
可以由上夜班的交警
或者政府部门的卡车
定时带领/接运二轮车过隧道。


也有提出
保留轮渡夜宵线。

或者修建一座横跨黄浦江、
可以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大桥。








有市民提到
2015年前渡江轮渡是有通宵班次的
后来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
完全取消了呢?
公交、隧道、轮渡
各方的考量又是什么?
这道难题能不能找到解答呢?
晚上7点多,
闵行浦江这里的轮渡
杜吴线就已经停航,
要11个小时后
才会开启新一天的运营。
不远处的闵浦大桥,
就成了非机动车
违法上桥过江的重灾区。

事实上,从2016年起,这里的非机动车闯禁情况就多次被报道。2020年,交警在闵浦大桥上安装了电子警察,2个多月的时间累计抓拍处罚达1500多起,还发生过致非机动车驾驶人死亡的交通事故。民警也为此提醒:“电瓶车和货车一起行驶,危险性是很大的。”

除了不安全,目前,违法闯入越江桥隧等禁止非机动车通行区域的非机动车,还会被处以50元的罚款。但8年多过去,冒险闯禁的依然屡见不鲜。


当地人大代表也多次呼吁:轮渡每天早早停航,但浦江镇南部村居有十多万居民,非机动车是很多人的主要出行方式,他们的回家问题也应该被重视。
马伟琴 市人大代表:
老百姓在吴泾地区上班的很多、学习的很多,主要出行还是靠两轮,希望通过市里面交通改善,能够考虑到两轮的出行问题。

非机动车夜间“上桥入隧”,
光靠处罚很难遏制,
因为背后是客观存在的
夜间非机动车过江的
正常需求。
那么,
轮渡是否可以24小时营业?
记者联系上了轮渡公司,对方表示,此前,上海确实有多条轮渡是通宵运营的,但到2014、2015年时,通宵班次出现了空跑,在对周边交通和航线流量进行充分调研后,他们最终决定取消通宵航线。

孙翔 上海轮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当时因为越江的方式比较少,大桥隧道等等都没有通,整个市民过江的形式只有通过轮渡,而且当时许多车辆过江也是通过轮渡公司的车辆渡。
现在随着整个上海的发展来看,已经基本上不需要轮渡来兜这个底。整个夜间等于我们轮渡在“自娱自乐”,开来开去船上没有一个人,有时候坐一个人,有时候坐两个人。

不过,这位负责人还提供了一组数据,南陆线一班轮渡可以搭载55辆非机动车,在晚上9点至11点20分收渡时,约有700辆次非机动车过江,满载的话约需13趟轮渡,而现有班次共22次,也就是平均载客率在6成以上。

既然如此,轮渡为什么
一定要在11点多就收渡呢?
对方解释,
他们还有安全上的考虑。
这些年,黄浦江上
通航船只的数量明显增多,
受潮汐影响,
夜间的船只流量也更大。
孙翔 上海轮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黄浦江上的船舶密度流是非常大的,因为渡轮是横渡黄浦江的,相当于每一条渡轮都在横穿马路。我们不能在安全风险大的前提下,影响整个乘客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去兜这个底。

中呼声很高的建议是,
能不能专门为非机动车
辟出一条
能安全行驶的过江通道呢?

有人大代表和专家建议,
在不新增市区既有设施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
通过灵活管理的方式,
来让市区的非机动车夜间跨江
有路可走。
陈小鸿 同济大学教授:
在桥上原来已经有的维修通道也好,步行通道也好,能够适当改造以后让非机动车骑行,我认为是有这个可能性的。

施政 同济大学教授:
比如说复兴东路隧道,它分上下两层,在晚上十二点或者十一点半,轮渡停航以后,它的车流不是那么大了,它是否能用上一层无缝衔接到非机动车的过江通行。

专家表示,时代在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在制定交通管理方案时,必须要做足不同类型出行人群的实时数据分析,毕竟处罚不是目的。
要让各个交通参与者能各行其道,首先还是要让不同的交通参与者,能至少有一条合规合法、安全通行的路径。
陈小鸿 同济大学教授:
我们有很详细的机动车的流量分析,但是非机动车在全市范围内的活动特征、流量分布、骑行的规则、骑行的行为,包括它的安全风险评估,我认为还是需要加强的。

上海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在兼顾合理合法的前提下,
适度调整规则“以人为本”,
为在这座城市打拼的
都市夜归人,
留下一条方便安全的
跨江回家路,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有所考量
文章来源于 新闻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