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被所有人低估了。
看完昨天《面对面》对全妹的专访,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也是对最近她再次深陷风波的一个很好回答。
奥运史上最年轻的“三金王”。
打破世纪纪录,蝉联两届冠军。
顶着无数的光环与荣耀,对于“冠军”这两个字,17岁的全红婵是怎么理解的呢?
她说,“冠军而已”。

这个而已,不是对那枚金牌的不屑,只是因为她觉得自己还可以发挥得更好。
金牌之上的全红婵,不想和任何人比,只是想做到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样子。
“我想成为我自己”。
别人笑她太疯癫,原来只是别人看不穿。
人人都夸她是“天才少女”,她对这个词有自己独到的解读:
“把训练做好了那一刻才是天才”。
哪有什么天才,不过是一遍遍练出来的。
全世界惊叹的水花消失术,也是一遍遍摔出来的。
“拍进水里,痛的像很多蚂蚁在身上爬。”



外界都说她大大咧咧,第一次听见她内心真实的声音。
“看我非常乐观,但是都憋心里”。
她坦诚自己两届拿冠军,没有特别开心。
不是对自己不自信,而是敏感的她,会考虑到战友也一直很辛苦。

她坦言自己也曾非常在意外界的看法,害怕自己做不到,后来努力逼自己转换思维,才慢慢想通。
“把这些东西都抛开,就算输了我下次还可以再来”。
整个采访,一问一答,流畅自然。
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冠冕堂皇的话术,但不难看出全妹的真诚真实,成熟自律,感恩善良,还有谦逊冷静。
虽然18岁不到,但她有逻辑,也有她自己的思考。

你看,不是这届00后冠军喜欢整顿采访届。
怪只怪,有些记者的提问实在太过没水平。
最让我意外的,是谈到既是队友又是对手的陈芋汐时,记者问到金牌只有一块。
全红婵很坚定。
哪个得了都是自己得了,哪个得的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
“你要确保这一块是中国的,你才更开心。”

你以为别人大大咧咧,别人只是大智若愚。
你以为别人毫无口才,别人只是不想太露锋芒。
如此格局,如此清醒,如此通透。
打得不仅是那些沉迷拉踩,畸形饭圈粉丝的脸。
还是,这几天,把全红婵“教育”上热搜的,那位大记者的脸。
我是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把目光投射到女运动员们的长相和归宿。全红婵进不了豪门,但这么多荣誉加身,人家自己就是豪门。一位知名记者,一个公众人物,在直播中,对一位冠军,公然说出下面的阴阳怪气。“你不可能跳一辈子水,你不跳水以后,你就像个白痴一样能行吗”我们也有理由去相信,将来无论去做什么事,她依旧可以闪闪发光。每一位运动员,背后都忍受着绝大多数人无法忍受的孤独与辛苦。但你的评判一定是得建立在尊重之上,你的用词起码对得起自己“记者”这个称呼。“全红婵现在也开始学英语了,她也意识到这个东西了……”还有人坚信不疑,会说英语的人,才等于有文化,见过世面。而是随心所欲,按自己的标准,在自己的理论里,攻击别人的人生。于是他便把会说英语归结于有文化,把能和外国人侃侃而谈当作见过世面。中国又有多少人不会说,甚至从来都未曾学习过,接触过?一位同样做过记者的网友,谈及自己对这起事件的真实感受。当记者久了,永远在记录别人的生活,对生活就失去了参与感和实感。困在自己有限的认知里,他们也看不见别人的辛苦,付出,更从来看不见别人的不易和苦难。所以,一辆拖拉机在凌晨撞上一辆挂车,15人不幸遇难的悲剧下,也不缺风凉话。“为什么要这么早啊,等天亮了能看见路了再去不行吗?”凌晨三点起床,他们是要一起去离家20公里的地方,采摘万寿菊……总能记得尊重二字先行,才是真正见过了这个世界的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