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迷你仓”,通常是指有机构运营的商业化的储物空间,严密的防盗系统、控温控湿设施等都是标配。而首创禧瑞云庭架空层大多为半开放的空间,连基本的遮风挡雨都不具备。记者在14号楼底楼架空层内看到,由于雨水飘入架空层,铁皮箱底部已渗出锈水,干燥后在地上留下黄色的水渍。至于防盗更无从谈起,铁皮柜子的锁极其简易,即便是上了锁,稍微用力就能将柜门拉开。
△由于雨水飘入架空层,铁皮箱底部已渗出锈水,干燥后在地上留下黄色的水渍。
这只是免费送给大家的储物柜,小区首置物业是这样定位的。一位工作人员称,购房时销售应该讲过,柜子是按照业主数1比1配置,每户送1只,“算是每一家的财产”。不过,这些柜子开发商暂时还没有移交给物业,也没有投入使用的具体时间和运营方案,“不过肯定不会收费”。
智能迷你仓变成了铁皮储物柜,业主们认为开发商是在“降标减配”。俞女士分析认为,“可能开发商起初确实是想打造成迷你仓模式的储物空间,但或许因为资金紧张,最终就买点柜子‘敷衍’下大家。”
就业主们的质疑,记者致电开发商“首创”华东区的一名负责人。该负责人在电话中否认,称开发商只公开承诺过改造为储物空间,从来没有公开宣传过“改造成智能迷你仓”的说法,业主们手上的PDF只是当时内部开会的一个讨论稿,“不知道业主是通过什么渠道拿到的”。对于开发商的说法,业主们并不认同。俞女士称,整个购房过程中,业主们曾通过多种渠道看到过小区架空层的宣传,如公众号“首创禧瑞云庭”至今仍保留的一篇2022年6月11日的推文中就称“每栋楼底楼架空层会设置快递驿站”,这是开发商强调的亮点。
△俞女士提供的PDF文件,是2022年买房时为其服务的林姓销售发给她的。图为当时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
不过,对业主们不利的是,双方曾就架空层改造签订过一份《公区改造施工协议》其中约定,业主授权开发商对架空层的功能进行改造,但仅描述为“局部改造为公共储物空间”,未明说是具体哪一种形式的储物空间。业主们认为,合同中语焉不详显然是有意为之。
正因此,对于业主们“按照此前的方案来重新布设架空层”的要求开发商并未理会。连日来,开发商只是用钉子、铁条等工具将一个个柜子互相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以增加柜子的稳定性,避免再被风吹倒。但业主们反馈,8月8日下午上海暴雨前的大风,再次将连成整体的整排柜子吹倒……
△8月8日下午上海暴雨前的大风,再次将连成整体的整排柜子吹倒……
既然这样,一部分业主提出,这些铁皮柜子“放不了什么正经东西”,既鸡肋又不美观,业主们能否不要了?能否将架空层空出来,以便改造成业主们需要的公共空间?记者也就居民们的诉求与开发商进行了沟通,开发商表示,储物柜本来就是赠送给大家的,有业主若明确提出不要,开发商可以将相应数目的柜子撤除。“若撤除的数目比较多,可以只保留几处架空层作为储物空间;如果都说不要,全部撤除也是可以的。关键还是要听业主的”,“首创”华东区的该负责人称。他承诺,会安排物业制作表格,来排摸一下业主们的意向,来确定下一步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