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闻报道 这段时间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省真菌多样性与绿色发展 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 已经对菌株提取DNA并鉴定完毕 接下来需要对其 进行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异性研究
 “果菌王”个“果”写真。 受访者供图
接收“果菌王”的许博士解释道: “尽管这是一株普通的白参 但它并没有长在传统基质木头上 而是长在了苹果上 这展现了白参极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为我们后续 白参优良菌株选育提供了参考”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培育的白参
许博士所在的课题组是 国内首个 规模化进行食用菌航天育种的团队 白参家族已先后3次上天 7月8日至今 “果菌王”就正在和科研团队 从青藏高原收集来的白参、“太空白参” 在实验室内“同台竞技”
值得注意的是 再过2个月左右 7月8日分离培养的“果菌王” 便可培养出第一批“后代” 届时,许博士的导师、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赵琪 打算回寄一些给邓女士 “让她尝尝自家苹果 上长出来的蘑菇到底什么味道”
 赵琪和学生在“果菌王”火了之后 各种生长位置刁钻的白参 连同“老巢”被热心群众纷纷寄往研究所 长在大蒜上的 还被网友取名:“你蒜什么菇”

 团队收到的从大蒜上长出来的白参。受访者供图
也有网友边追着这场科研“连续剧” 边晒出生活中见到的菌子 有的是在家里偶然发现的 有的是意外捡到的 专家也提醒网友 但凡见到在稀奇古怪之处生长的菌类 均不可食用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 白参最大的好处便是——好吃 白参是为数不多的 人工栽培比野生更好吃的食用菌 而上过天的白参 更是不韧不柴,肉质更脆
有不少网友期待 长在不同水果上的白参 会带有不同的水果味 赵琪说:“银耳通过不同的基质 已经可以种出 玫瑰味、葡萄味、桂花味了 白参属于富集能力很强的菌 最后产出苹果味,还是可以期待的”

网友评论
每到野生菌生长最繁茂的雨季
赵琪和学生们都会到各地
收集各类菌种 赵琪说:“育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只有经历一代代的选育 才能种出产量更高、 更适宜菇农采摘、口感更好的蘑菇 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
为科研人员点赞!
文章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潮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