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关注高考录取,却鲜少有人看到中考分流。
昨天刷到一个视频,深夜,哈尔滨卫生学校门口,挤满了安营扎寨的家长。
他们为的都是,给没考上高中的孩子报名职校。

没办法,十四五岁的孩子总不能辍学打工,只能进中专或职校。
而哈尔滨卫生学校,不看成绩,直接报名,农村户口还免学费。
只是人数有限,先到先得。
所以家长只能通宵排队,只为了落榜的孩子能有个学上。
这一幕不止发生在哈尔滨,浙江、江苏、江西、河北…中考成绩放榜后,各省市的职校、中专,都出现了通宵排队的情况。
尤其是公办学校、学费便宜的,教学质量更好的,挤满了家长。
这一幕看的人无比唏嘘。
可怜天下父母心。
都说高考是座独木桥,万千学子寒窗苦读十几载,只为了顺利挤过独木桥。
但鲜少有人关注到,中考这一关,比高考更难过。
去年中考后,一女孩崩溃痛哭,她的中考成绩,只比普高线差1分。但是很可惜,如果说高考、考研,都还有重来的机会,但是中考没有,公办学校不允许复读,基本一锤定生死。也就是说一场考试垒起一道墙:前50%去上普高,后50%分流到职校。在孩子最爱玩的年纪,最懵懂无知的年纪,中考分流,却给他们做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
如果按照分数来分类学生,最上层属于天赋异禀,每次都能考得好。孩子没日没夜刷题,家长花时间精力金钱只为提高成绩,他们都拼尽全力,确实成绩也越来越高。但有个词叫“剧场效应”,影院里有一人站起来,其他人都不得不站起来。比如北京朝阳区去年中考满分660,但603分以下的学生就上不了普高,南京中考总分700分,585分以上才有资格上普高。长沙总分也是700分,也要到580几分才有普高读。以前考90多都算成绩好,现在平均分能到97、98。当高分的人越来越多,学霸就贬值了,容错率就越来越低,差距也就越来越细微。尤其是在双减之后,中考的题目难度降低,其实到最后拼的是什么?最后能胜出的,不一定是聪明的孩子,更多的是更细心、会刷题的孩子。之前很多人讨论:高考男女本科录取比例差距越来越大,女生可以到67%,而男生仅有37%。女生或许比男生更聪明、更努力,可其实还存在一个因素:那是因为在中考中,这种刷题、细心程度的考核机制,让初中男孩比女孩“危险”。低年级多是男女混坐,但随着年级增高,位置更偏向按成绩分区。在初中这个懵懵懂懂的年龄段,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听话、成熟。男孩子比女生更顽皮、叛逆。上过初中的应该都能感觉到,女孩子会更服管教,更认真、细心的听课学习、完成作业。但初中男孩子,普遍的爱玩。他们中很多人其实很聪明,但就是没开窍、不用心、叛逆。所以家里有孩子的,尤其是男孩的家长,一定要更早的注意。很多原本成绩很好的孩子,都是在这个时期,因为沉迷这些成绩一落千丈。
之前北邮一位教授,为了孩子中考加分,派了两名研究生,替女儿参加青创大赛。如果是名师的话,一堂课就要几百上千,和竞赛相关的甚至可达两千一小时。除此之外,即使不卷加分,只拼成绩,现在的有偿补课贵得离谱。之前看过一条新闻,校外一对一辅导,一小时200元起,名师每小时1000元。靠着砸钱,也能将成绩提上几分,而一分挤走的,可能就是几千人。有钱人家的孩子,也有更多的出路,即使真的考不上,也可以选择国际学校、出国等。从数据来看,那些前往中职学校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农村、普通家庭的孩子。尤其在政策之下,很多公办中专、技校,都是免学费政策,基本只需花费生活费就够了。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姜萍,她其实考上了高中,但是因为条件等因素,最后选择了中专,她就是众多农村孩子的缩影。家长更希望降低学习成本,让他们学一个能赚钱的技能。毕竟教育资源有限,需要更好的分配,那就让擅长读书的孩子去上普高,不太擅长的去学一门技术。德国大部分小学,四年级后就开始分流,中学毕业后会进行第二次分流。学一门技术,有一技之长,有助于以后的工作,其实这是一种很实用的教育模式。这就意味着因为缺钱,很多中职没有好的老师,也没有好的教学设施。设备可能是坏的,实操机会是没有的,所谓的和企业合作,也就是发配学生去工厂做廉价劳动力。而且相较普高而言,职校、中专的课堂管理很不严格,老师上课很敷衍,下面睡倒一片、或是玩手机,老师还可以面不改色的上完。前段时间,山东某技校老师还因虐待学生被刑拘,后续发现他居然连教师证都没有。一些中专,家长付了高昂的学费,但其实根本学不到什么有用东西,孩子就是单纯在混日子。职校中专的生源相比普高差距太大,也更容易出现出格行为。抽烟喝酒、早恋逃课、校园暴力在职校的发生比例都会更高。之前就有技校班主任要求: “男的不死,女的不生”。可要知道,他们也都才十四五岁的年纪,很多人思维三观都还未形成,自律性也很弱。
其实无论是上大学还是上技校,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就业。只是现在的强制分流,大多是被动选择,而不是主动选择。如果想让更多人主动选择职校,就应该从源头上去慢慢改变。因为他们职校的教育系统很完备,企业和学校还会联合培养。孩子能真正学到东西,培养的都是企业需要的人才,毕业就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在那里,职校不是“差生收容所”,更像是“技术培训班”。如果我们也能把职业教育办好,让孩子学有所长,都有一技傍身,家长就不会再去排斥职校了。如今我们国家已经在慢慢推行职业大学,只是现在还没达到想象的效果。希望执行速度可以更快一些,未来,能让更多的中职孩子,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职业大学,拿到本科学历,享受平等竞争。等到那时,普高和中职,都有自己的价值,只是方向不同,没什么高下之分。现在的现实情况就是:很多公司招聘卡死本科,不同的学历,薪资起点很大不同,就业也存在歧视。但其实在很多国家,很多蓝领的工资都已经超过白领,他们的社会地位也不会比白领低。我希望我们的社会,也能慢慢改变看待这些孩子的眼光。撕下那层无形的标签,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应该被尊重。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